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在供给端和需求端都呈现出火热的态势。作为供给端的银行,由于面临着监管指标压力、利率市场化息差压力、同业竞争压力,被迫而主动的大力发展中间业务,理财产品业务得到了重视。作为需求端的投资者,由于长期以来可供选择的金融产品乏善可陈,银行理财产品作为风险适中、流动性适中、收益适中的新投资工具,迅速的被市场理解和接受。为了帮助银行正视理财产品现存的问题,未来更好的实现发展,同时为了帮助投资者走出对理财产品的认知误区和盲区,做出更理性的投资决策,本文对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发展及收益率影响因素进行了细致的研究。本文首先对与理财产品产生、创新和预期收益率影响因素的理论基础进行了梳理,对我国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发展进行了回顾,接着对现状进行了发展程度、结构和分布特征、收益率特征、替代品比较、存在的问题等五个维度的分析。结果发现,监管政策对理财产品发展影响显著;理财产品市场增速放缓,城商行已成为发行主力;短期化、非保本、组合化是理财产品的新特征;当前收益率集中在3%-8%之间;互联网理财、大额存单、基金与理财产品存在替代效应;存在同质、理解偏误、服务素养低、披露不足、流动性风险等问题。接着,本文梳理了宏观和微观因素对理财产品的影响机制,并通过三个模型进行实证。结果发现,市场利率模型表明信贷资产类产品与贷款基准利率、债券和利率类理财产品和SHIBOR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影响关系,两类产品的预期收益率能够及时充分的反映利率的变动;宏观因素模型表明利率市场化和贷款基准利率对理财产品收益率影响为正向,货币供应量影响为负向,通货膨胀率和经济发展水平对收益率影响不显著;产品设计因素模型表明收益类型、发行银行类型、委托期限、委托起始金额、产品费用、风险性与理财产品收益率正相关,发行对象负相关,计划募集金额和递增单位对收益率的影响不显著。最后,本文从供给端和需求端出发,为银行和投资者提出了一些具有实用性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