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战地记者早于 19 世纪初就在欧洲诞生了,迄今已经有 200 年的历史。一部战地记者的历史实际上就是一部近现代新闻传播发展的历史。战地记者贯穿了整个近现代新闻史,也贯穿了 200 年来的战争史。战地记者的历史实际上是一部独特的新闻史,也是一部独特的战争史。研究世界近现代新闻史必然会涉及到战地记者的内容,研究 200 年来的战争史总是会看到隐藏在战争之后的战地记者们的身影,而研究战地记者的问题,则会掌握许许多多我们在阅读新闻史和战争史时所不曾注意的知识和问题。有关战地记者的文字在战地记者出现以后不久就出现了,不过主要是战地记者自己的日记和回忆。比如亨利·克雷布·鲁宾逊的日记、回忆和书信集,威廉·霍华德·拉塞尔的自传体回忆录等。按照目前所掌握的材料,由他人负责的历史纪录工作和研究工作迟至上世纪中叶才开始。不过在后来的 50 年时间里,这方面的著述和文字迅速增加,现在累积的量可以说是汗牛充栋了。战地记者在中国出现的时间较西方出现的时间晚一些,不过也是随着近代中国报业的出现就出现了,这说明战地记者作为一种特殊的记者总是与新闻事业共生的。19 世纪末期,中国开始进入任人宰割的灾难时期,外族入侵战争不断,这客观上为中国战地记者的诞生提供了历史环境。在中国,最早的战地记者是谁还是一个谜,但是在辛亥革命和北伐战争之后,战地记者的形象逐渐明朗起来了。从北伐战争开始,中国涌现出了许多可称可指、可圈可点的战地记者。抗日战争和国内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军队报纸配备了众多的战地记者。这些战地记者是一群特殊的战地记者,他们随军行动,一手拿枪,一手拿笔。既要打仗,还要写作。他们的使命是揭露敌人残暴,宣传自己的政策。树立起了一种特殊的战地记者的形象。中国战地记者从一开始就注定要有与众不同的特点。以前,没有中国国内关于战地记者的专门著述,只有零星的有关记载和文字散见于一些著作中。只是从上世纪末的时候,才出现了一两本关于战地记者的史料著作。人们对战地记者的认识几乎是陌生的。在世纪末发生的几场战争中,中国国内电视媒体开始派出自己的战地记者,这引起了国人的注意。2003 年上半年发生的伊拉克战争一下子使得战地记者的问题成为中国新闻业的一大焦点,也成为中国新闻业的一大事件。但是事情的起因不是因为我们派出了战地记者和战地记者的表现优秀,而恰恰是因为我们在战争爆发之际撤出了原先驻扎在战区的记者。凤凰卫视女记者冒死进入战场之后,对战地记者的关注和争论迅速升温。争论的议题实际上已经超出了战地记者本身,而达到了社会精神、道德、风气的高度。所有的故事发生在媒体上,发生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然而,在网络世界里对战地记者展开激情四射的争论的同时,学术界却始终对此问题保持沉默,凸现中国国内感性与理性较量中的不平衡。这对于中国国内学术界实在是一种炙烤。在此背景下,开展战地记者研究就具有了十分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