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北部陆丰凹陷中新世古环境演化研究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jing49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新世作为新生代全球气候由暖转冷的关键时期,期间大陆漂移、造山运动以及其他构造活动盛行。南海位于欧亚大陆和热带西太平洋之间,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其对全球气候和古海洋学变化极其敏感。近年来,南海北部浅海陆架的古海洋学和古环境研究以第四纪为主,较少涉及到上新世及中新世古气候和古海洋环境演化。另一方面,南海北部陆架区沉积了巨厚的新近纪海相地层,海相化石(如有孔虫、颗石藻和沟鞭藻等)丰富,这为与油气勘探相结合的古海洋学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研究材料。有孔虫的数量、壳体形态、多样性参数、生态习性和微生境类型对环境变化十分敏感,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到古气候研究和古海洋环境重建研究中。本论文通过对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陆丰凹陷LF14井171个岩屑样品进行有孔虫鉴定和有机碳含量分析,建立了LF14井中新世期间的浮游有孔虫生物地层分带和年龄框架;重建了研究井位中新世期间的古水深变化历史和构造沉降历史;最后着重探讨了中新世期间南海北部浅海陆架古环境和底栖有孔虫组合对全球气候变化和古海洋学事件是如何响应的。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通过收集前人资料和室内分析,总结了南海北部地区中新世浮游有孔虫生物地层的研究成果,为南海北部各盆地浮游有孔虫生物事件年龄的准确确定、生物地层的划分与对比提供了较详尽的基础资料。基于上述资料,依据LF14井识别出的14个浮游有孔虫生物事件及组合信息可以分辨出9个化石带和联合带,分别是:晚中新世–早上新世PL1–M13联合带,晚中新世M12带,中中新世M11带,M10带,M9带,M8带,M7带,早–中中新世M4–6带,早中新世M3带;对应于Blow(1979)的N6–19带。(2)LF14井底栖有孔虫组合特征、浮游有孔虫百分含量和古水深重建结果揭示了研究区在早中新世(~18.7Ma)开始海侵,沉积环境由陆地或滨岸环境转为半封闭的海湾环境。中中新世以来(约16Ma),海水淹没了整个东沙隆起区,研究区为开阔的中–外陆架环境,甚至一度达到陆坡上部环境。(3)应用回剥分析方法重建了研究井位中新世期间的构造沉降活动历史,并通过与珠江口盆地内以往研究进行对比发现,研究区在早中新世晚期至中中新世(17.5–10Ma)处于快速沉降阶段。快速沉降导致的研究区可容纳空间发育速率高和陆源物质供应充足是造成该阶段沉积速率高的两个重要因素。而晚中新世至上新世(10–4.53Ma)的沉降速率和沉积速率均表现为低值,则可能与研究区受东沙运动影响和沉积物供给不足有关。(4)早中新世至中新世气候最佳期(~18.7–14.24Ma),全球气候温暖,全球冰量低,海水温度较高。LF14井以底栖有孔虫Uvigerina spp.组合为优势组合,多样性低,高氧指示种百分含量低,TOC含量高,反映了研究区处于温暖、溶解氧含量低和富营养的水体环境。进入到中中新世中–晚期(14.24–11.54Ma),全球气候迅速转冷。LF14井表现为古水深明显变浅,Cibicides spp.组合占据优势地位,多样性高,高氧指示种百分含量最高,TOC含量低,表明研究区处于溶解氧含量高和有机质间歇性输入的贫营养的水体环境。研究区古水深下降和底栖有孔虫组合的变化反映了浅海陆架环境受全球气候变冷,东南极冰盖迅速扩张影响而导致的海平面下降和底栖有孔虫组合的变化。晚中新世至上新世(11.54–4.53Ma)期间,全球气候进一步变冷。LF14井以Cibicidoides spp.组合为优势组合,多样性高,高氧指示种百分含量最高,TOC含量低,反映了研究区处于溶解氧含量高和中等营养的水体环境。对南海北部陆丰凹陷中新世底栖有孔虫组合的研究和与台湾西部麓山带中新世浅海层序底栖有孔虫组合的结果对比显示,与中中新世气候变冷事件(Mi–3)相关的南极冰盖扩张,以及全球海平面下降和大洋表层环流的增强共同引起了浅海陆架区底栖有孔虫组合和有机碳埋藏的变化。此外,底栖有孔虫Ammonia spp.和Pseudorotalia spp.自10.02Ma在研究井位出现,可能是对晚中新世早期增强的西太平洋暖池活动的响应。
其他文献
在现在信息化普遍、互联网流行的时代,网购开始慢慢的进入到人们的生活中,并且逐渐发现成为人们最喜爱的购物方式之一,这一现象的出现成就了一个新的职业的诞生,那就是网店客
伴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渐深入,在初中教育阶段,教师不仅仅需要注重学生自身知识教育和思维教育,更需要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本文从初中科学教学中实施环境教育的教育理论角
为模拟分析超大型LNG储罐在爆炸冲击作用下的结构力学响应,为超大型储罐抗爆分析提供参考,而进行了爆炸冲击作用下超大型LNG储罐动力学响应研究。基于有限元方法,采用三角冲
太赫兹波因其独特的优势,在各研究领域备受关注,而太赫兹波段类光学器件作为太赫兹科学技术发展的核心器件,具有突出的实际应用价值。本文主要利用三维电磁场仿真软件CST(Computer Simulation Technology)对太赫兹波段类光学器件的光学特性进行了仿真,并利用3D打印技术制备了凹透镜、螺旋相位球(SPS,Spiral Phase Sphere)等太赫兹波段类光学器件的模型,进行实验
四轮独立驱动电动车能够根据转向要求和路况信息等,合理控制并分配各轮力矩、转速,使各个轮胎都能成为主动驱动轮,使汽车具有更好的防滑能力、加速性以及转向的灵活性。本文
高超声速再入飞行器和吸气式飞行器的边界层可能发生转捩,而层流流动和湍流流动在摩擦阻力、热交换、流动分离、掺混等方面有巨大差别,至今,人们对边界层转捩机理中的很多问
Cu-Cr-Zr系合金是一类具有综合物理性能和力学性能的结构功能材料,具有很高的强度、良好的导电导热性能和抗腐蚀性能,广泛应用于核装备、大型集成电路引线框架、高速铁路用接
本文研究了以氧化铝、氢氧化铝、勃姆石为铝源的金属有机框架MIL-53(Al)的优化合成。结果表明,采用水不溶性金属源成功合成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IL-53(Al)的同时可对产物的孔道
最近几年来,由于国家教育部多次发文强调了书法教学的重要性,规定书法教育是义务教育这个阶段的基本教学内容之一,要求全国中小学加强书法教学,结合笔者曾经在山西省太原市松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由东盟十国、中国、印度、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16个国家组成,目标是最终达成一个全面、高质量、互惠的自贸协定,这与“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高度契合。入世18年以来,中国履行了降低农产品关税以及取消数量配额、许可证等非关税措施等重大承诺,已发展成世界最大的农产品进口国、第六大农产品出口国,农产品贸易总额位居世界第二,但对外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