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素质教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社会、学校和家庭一致期望的目标。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总有一些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等方面得不到全面的发展,导致学困生问题的长期存在。大量事实表明,父母离异导致的家庭结构发生变化,会对儿童的成长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最突出的表现就是造成孩子在学习上的困扰,沦为班级里的学困生。近几年来,我国的离婚率持续上升,离异家庭的学困生也不在少数。因此,父母离异学困生问题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在全面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深入探究父母离异学困生的行为表现与成因,采取积极有效的教育诱导措施,做好父母离异学困生的转化教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涉及到的研究方法有文献法、个案法、访谈法、观察法。首先运用文献法对离异家庭与学困生的概念进行了解释,并对国内外关于学困生成因与转化策略的研究进行了详细阐述,提出本研究的理论基础——个性心理差异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归因理论、心理社会学发展理论;其次运用个案法,采取典型个案抽样的方法选取了满足调查需要的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深追踪研究,并以案例形式展示出来;再次,对研究对象以及研究对象日常接触的人群包括家长、教师以及同学等,应用了访谈法,主要用于了解研究对象的背景资料并进行分析;最后,还应用了观察法,包括课上观察与课下观察,深入研究对象的学习与生活的全过程,对其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全面追踪,为分析其成为学困生的原因提供事实依据。通过追踪研究发现,父母离异学困生往往性格孤僻冷漠,不爱参与交流,且学习惰性大、自理能力差,还有爱撒谎等坏习惯。在学习方面,上课不认真听讲,小动作多,不能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学习基础薄弱,语文与数学知识的学习均存在很大问题。经过对造成研究对象成为学困生的成因分析,发现一方面原因是自身性格变化造成的,学生性格孤僻冷漠导致学习缺乏兴趣与积极性;学生缺少归属感与安全感导致心理自卑,不与师生交流;缺少学习的动力,没有学习的兴趣,缺乏学习的效力。另一方面是不完整家庭环境因素造成的,家长错误的教育观念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临时监护人文化素质较低,不能提供及时的辅导与指引;家长不重视对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孩子养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第三方面是学校环境因素造成的,学校教学方法不当,没有对学困生给予足够关注,课堂环境忽视学困生的存在,学困生与教师缺少感情上的交流,教师教学管理缺乏针对性,没有对学困生进行差异性教育。在此基础上,针对学困生存在的问题与成因,提出了父母离异学困生的转化对策:学困生正确面对父母离异,培养良好性格,融入集体之中,提高学习兴趣;家长要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素质,对孩子言传身教,并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教育者要为学困生实施差异性教学,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帮助学生克服心理困难。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一项复杂又艰难的工作,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无论对于教师还是家长来说,都是一项重大的教育工作。本文的研究结果能够为相类似的父母离异学困生以及处在一线教学的教师提供一些教学的参考,同时也能够促进家长改变对学困生的教育方式,促使学困生身心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