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是以知识经济为主流的世纪,是以学习型社会为基本特征的世纪,是国家、民族竞争更为激烈的世纪。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未来命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国家或民族的科技竞争力,而国家或民族的科技竞争力不仅依赖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状况,还依赖国民的科学文化素质。科学技术普及就是要把人类已经掌握的科技知识以及从科技实践中升华出来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通过各种传播方式和途径,为广大公众所了解、掌握,以提高公众的科学文化素质。高校是重要的科普基地,建立高校教师科普激励机制,调动广大高校教师参与科普的积极性对于高校科普事业的开展和国民素质的提升都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对西方激励理论进行综述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高校教师科普激励和激励机制研究的现状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了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分析认为,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内,高校主要靠思想动员、道德感召、荣誉奖励等精神激励方式来激励教师参与科普活动,从而导致教师参与积极性不高。现行高校教师科普激励机制中存在明显的问题,促使高校教师科普激励机制有效形成的社会环境还不够宽松,高校教师的科普激励机制很不健全,对教师科普工作业绩缺乏科学的评价,科普工作业绩与教师的经济收入、职业发展完全脱钩,对教师科普意识、科普动机等方面的认识不够,缺乏规范化、制度化的激励措施,以致高校科普效率低下,科普资源闲置浪费。本研究采用理论综述、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等方法,对重庆大学教师参与科普活动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对近几年该校采取的科普激励措施进行了效果分析;对该校教师的科普意识、科普动机进行了分析,并找出不同类型的教师在这些方面的差异;对影响教师科普积极性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通过以上分析研究,运用行为科学中的激励理论,借鉴己有的研究成果,理论联系实际,对如何建立高校教师科普激励机制进行了探索,提出了建立高校教师科普激励机制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