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例瘢痕癌临床特征及影响其预后的因素分析

来源 :广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3044659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瘢痕是机体受到创伤后修复过程的必然产物,瘢痕癌则是发生在各种原因导致的瘢痕组织中的经历一定潜伏期后才由上皮细胞转化而来的体表恶性肿瘤。因常发生在深Ⅱ度至Ⅲ度烧伤创面愈合后形成的不稳定性瘢痕上,使得患者本就瘙痒、伴有刺痛、位于关节部位还会增生挛缩导致肢体功能受限的瘢痕更容易恶变成瘢痕癌。瘢痕癌对患者本就已经受到严重影响的生活来说更是雪上加霜,同时对患者的生命也造成了威胁。笔者希望通过回顾分析68例瘢痕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瘢痕癌的相关临床特征,探讨影响瘢痕癌预后的相关因素,达到早诊断和早预防的目的。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整形外科2012年03月01日至2021年03月01日收治的68例瘢痕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相关资料:性别、发病年龄、病灶部位、初始致伤原因、潜伏期、病灶形态、病灶直径、病灶浸润程度、是否在首次发现溃疡病灶时就进行治疗、组织病理类型及病理分级、区域淋巴结肿大和区域淋巴结转移情况、手术切缘至病灶边缘的距离、手术创面修复方式、术后放化疗情况、随访预后及复发情况、首次就诊时间、初始受伤时年龄、溃疡前期、溃疡后期等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9.0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相应的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算术均数±标准差(x±s)和百分比(%)描述;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描述。分别采用χ~2检验、Bonferroni检验、t检验、方差分析、双变量线性回归与相关分析。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纳入的分析的68例瘢痕癌患者中:(1)男性51例,女性17例,男女比例3:1。(2)发病年龄为24~79(48.76±13.69)岁。(3)病灶部位最常见于下肢54例,其次为头面部6例、上肢6例、躯干2例。(4)最多见的初始致伤原因依次为火焰烧伤44例,占64.71%;热液烫伤10例,占14.71%;外伤7例,占10.29%;石灰烧伤3例,占4.41%;蛇咬伤2例,占2.94%;热钢筋烫伤、动物抓伤各1例,占1.47%。(5)潜伏期为1~70(31.07±16.06)年。(6)病灶形态:增生型36例;浸润型32例。(7)病灶面积为4~875(102.19±151.34)cm~2。(8)病灶浸润程度:浸润局限真皮层内40例;浸润至筋膜层11例;浸润肌层及以下(包括骨膜、骨组织、血管等)18例。(9)是否在首次发现瘢痕溃疡时就进行治疗:35例早期处理,33例未早期处理。(10)组织病理学分类主要为鳞状细胞癌67例,基底细胞癌1例;67例鳞状细胞癌中,鳞状细胞癌的患者分为高分化57例、中-高分化7例、中分化3例。(11)区域淋巴结肿大情况:有区域淋巴结肿大的24例;无区域淋巴结肿大的44例。(12)区域淋巴结转移情况:5例患者发现区域淋巴结转移。(13)手术治疗:65例接受了手术治疗;行病灶扩大切除术的58例中,有33例行局部任意皮瓣+植皮修复创面,有13例行游离皮片移植修复创面,有11例行皮瓣修复创面(带蒂复合组织瓣10例,游离皮瓣1例);有1例予人工真皮覆盖创面,肉芽形成后换药愈合;另有12患者行截肢治疗(11例下肢截肢,1例上臂截肢),其中4例扩大切除术后复发行再截肢,而另外3例截肢后仍复发,其余5例截肢后无复发残端愈合良好。(14)手术切缘距病灶距离:39例术中手术切缘距病灶至少≥2cm以上;26例术中手术切缘距病灶不足2cm。(15)术后进行放化疗患者8例。(16)随访64人,失访4人。随访时间为2个月~105个月,平均(45.21±26.31)个月,共计23例患者术后3年内复发或死亡(1例在术后1年内死亡,2例在术后2年内死亡)。另外3例保守治疗患者(1例出院后2个月内死亡;1例出院后1年内死亡;1例出院5个月下肢创面持续脓性渗出、无法正常行走),手术后3年内无复发或死亡42例,预后良好。2.经统计学分析得出,瘢痕癌患者初始受伤时年龄与潜伏期呈负相关(r=-0.657,P<0.001),回归方程为:y=505.011-0.622x。瘢痕癌患者溃疡前期与溃疡后期呈负相关(r=-0.347,P<0.001),回归方程为:y=25.440-0.347x。影响瘢痕癌患者预后的单因素分析结果如下:发病年龄、病灶形态、病灶浸润程度、是否在首次发现瘢痕溃疡时就进行治疗、有无区域淋巴结转移、手术切缘至病灶距离是瘢痕癌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1.发病年龄小于50岁、病灶形态为增生型、在首次发现瘢痕溃疡时未进行治疗、发生区域淋巴结转移、病灶浸润至筋膜层或肌层及以下、手术切缘距离病灶不足2cm是影响本研究瘢痕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2.本研究中,瘢痕癌患者初始受伤时年龄与潜伏期、溃疡前期与溃疡后期均呈负相关。这一特点启发我们,潜伏期内瘢痕溃疡的发生对瘢痕癌的形成起重要作用,在溃疡后期进行早期活检诊断并及时地积极地治疗任何瘢痕溃疡,是降低皮肤瘢痕癌发病率的关键。3.本研究中,病理类型为高分化鳞状细胞癌、淋巴结未发生转移、切缘至少2cm以上的患者预后良好。因此,对确诊瘢痕癌的患者,应结合临床表现、病理类型、影像学结果,定制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在病灶扩大切除的基础上行术中创缘组织快速冰冻活检以保证切缘阴性,同时重视淋巴结转移情况和进行术后定期随访,是改善患者预后、减少皮肤瘢痕癌复发的关键。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和目的:循证医学I级证据推荐临床查体腋窝淋巴结阴性、病理活检为原位癌伴微浸润、浸润性乳腺癌(c T1-2N0M0)患者使用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LNB)进行腋窝分期。虽然SLNB相较于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LND)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但仍有相似的并发症存在,如淋巴水肿、神经损伤、血清肿等,为了避免腋窝手术及其并发症,欧洲肿瘤研究所进行了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SOUND临床研究),旨在探
学位
目的:研究主髂动脉闭塞症患者接受腔内治疗后一年内主髂动脉的通畅情况。方法:分析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管外科2015年至2020年接受腔内治疗的主髂动脉闭塞症72条患肢,根据患者接受的两种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A组单纯球囊扩张组和B组球囊扩张+支架置入组,术后随访1年并记录患者术前、术后3-7天、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的临床资料(包括影像学资料、TASC II分型、闭塞长度
学位
目的:分析评价外科手术治疗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了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因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行手术治疗患者61例,本研究根据行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单纯行主动脉瓣置换术(AVR)组、主动脉瓣置换+升主动脉成形或主动脉置换术(AVR-AR)组。分别通过比较术前、术后1周、术后3月、术后1年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室舒末径、左室缩末径、主动脉瓣最大血流速
学位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探讨肝癌患者联合肝实质隔离和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术(associating liver partition and portal vein ligation for staged hepatectomy,ALPPS)Ⅰ期术后剩余肝脏再生能力的相关临床因素,为临床上预测剩余肝脏再生提供一种可能的依据。方法:收集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2月至2020年10月期间行ALP
学位
目的:探讨癌结节与结直肠癌相关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为结直肠癌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1月-2020年9月首次行结直肠肿瘤切除术治疗且术后病理证实为结直肠癌的781例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其中癌结节阴性组668例,癌结节阳性组113例。比较两组资料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烟酒史、家族史、术前肿瘤指标(CEA、CA199)、D-二聚体、肿瘤部位、肿瘤占据肠腔比例、
学位
目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异常是Perthes病可能的发病机制。循环血内皮细胞膜微颗粒(Endothelial microparticles,EMPs)是内皮细胞分泌到外周血的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EVs),不仅是内皮功能障碍的生物标志物,而且可被自身内吞以影响血管生成。本项研究的目的是探讨EMPs在Perthes病中的作用和可能分泌机制。方法:本研究选取早期Per
学位
目的:通过运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 PSM),对比单孔胸腔镜下早期肺腺癌在肺段切除术和肺叶切除术中围手术期的相关指标,以探究早期肺腺癌行单孔胸腔镜肺段切除术的安全性和临床应用价值,为外科治疗早期肺腺癌提供临床依据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2020年8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行肺癌手术的患者,通过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入组行单孔胸腔镜
学位
目的:本研究主要通过综合分析开腹、腹腔镜及机器人辅助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术前、术中及术后等相关临床资料,探索不同手术方式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的近期疗效有无差异,探讨不同手术方式的PD术的手术安全性、可行性及有效性,为临床诊疗提供经验及诊疗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在我院行PD的13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PD术式的不
学位
研究目的:1.分析上尿路结石患者行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及输尿管软镜碎石取石术(FUL)术后并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发生的危险因素。2.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计数比值(PLR)、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等在PCNL及FUL术后并发SIRS的检测效能。材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诊治的316例PC
学位
目的:1.比较儿童腹腔镜巨脾切除术与开放巨脾切除术的优越性和局限性。2.比较儿童单孔腹腔镜巨脾切除术与常规腹腔镜巨脾切除术的优越性和局限性。3.探讨影响儿童腹腔镜巨脾切除术手术时间的相关因素。4.探讨儿童腹腔镜巨脾切除术出现严重不良结局的危险因素。方法:1.回顾性分析本中心2013年1月-2020年9月开展的145例行腹腔镜巨脾切除术患儿临床资料(腔镜组),与同期127例行开放巨脾切除术患儿临床资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