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尿路腔内碎石术致急性感染性休克的早期预警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nemin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课题研究目的是为了确定上尿路腔内碎石致急性感染性休克的早期预警指标变化,从而为临床尽早诊断、早处理提供依据。研究方法:建立肾盂内高压合并感染致急性感染性休克的动物模型来模拟上尿路腔内碎石致急性感染性休克的发病过程,分析动物模型建立后生命体征及血液指标变化,发现急性感染性休克的早期指标变化,进行早期预警分析。另一方面回顾性分析临床上尿路腔内碎石术致急性感染性休克的病例资料,统计分析临床资料各数据,结合动物模型结果及临床实际情况,确定手术后发生急性感染性休克的早期指标变化,尽早作出预警判断。我们通过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发现,肾盂内高压合并感染致急性感染性休克动物模型和临床上尿路腔内碎石术致急性感染性休克患者资料,均提示术后2小时内血白细胞和(或)中性粒细胞一过性明显急剧性下降至正常值以下,甚至出现在临床表现和生命体征变化之前。而术后4小时,血白细胞和(或)中性粒细胞开始逐渐升高,术后12小时均高于正常值上界。术后2小时血内血内毒素及TNFα的测定显示急剧性升高,4小时后开始逐步下降。同时,动物实验显示,肾盂内注入大肠杆菌浓度越高,白细胞或粒细胞下降越低,动物血压下降越明显,且死亡率越高。我们得出结论,术后2小时内血白细胞或中性粒细胞急剧性下降是上尿路腔内碎石致急性感染性休克早期预警的最为简单有效的客观指标,术后2小时内血内毒素及TNFα的测定对术后感染性休克的预测亦有重要的意义。同时血白细胞或粒细胞下降程度与肾盂内高压合并感染致急性感染性休克的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一旦发现术中或术后血白细胞或中性粒细胞急剧性下降,表明术后发生急性感染性休克的概率明显增高,需尽早积极处理。本课题创新之处在于通过动物实验和临床资料分析证实,术后早期血白细胞和(或)中性粒细胞急剧性下降是腔内碎石术致急性感染性休克的最为简单有效的客观早期预警指标。术后2小时内血内毒素及TNFa的测定对术后感染性休克的预测有重要的意义。同时,血白细胞或粒细胞下降程度与感染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第一部分肾盂内高压合并感染致急性感染性休克动物模型的建立及早期预警研究目的:建立肾盂内高压合并感染致急性感染性休克的动物模型,并分析相关早期预警指标。方法:新西兰兔分对照组(A)、实验组(B、C、D、E),对照组按2ml/kg肾盂内注入生理盐水,实验组按2ml/kg肾盂内注入标准大肠杆菌株,浓度分别为1.5×108cfu/ml(B组)、3.0×108cfu/ml(C组)、6.0×108cfu/ml(D组)、9.0×108cfu/ml(E组)。分别测定术前术后平均动脉压(MAP)、体温及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水平,ELISA法测定血浆内毒素、TNFα、IL1β、C-反应蛋白(CRP)水平。实验动物脏器行病理切片检查,并分析对照组及各实验组死亡率。结果行统计学分析,组内比较进行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动物模型中,发现对照组(A)、实验组B、C,术后各时间段平均动脉压(MAP)下降不明显。而实验D、E, MAP在术后的1小时及之后各时间段明显下降。而体温变化,与对照组相比,各实验组,除E组外,各组术后体温呈逐步上升过程。E组术后2小时体温与术前相比,呈一过性下降,之后逐步上升术后12小时自然死亡率,D组为16.7%(1/6),E组为37.5%(3/8);3天自然死亡率,D组为50%(3/6),E组为62.5%(5/8)。而其余各组术后3天生存率均为100%。术后实验组死亡新西兰兔各脏器病理切片提示,肺、肝、病肾、及心肌均可见明显弥漫性出血病灶,尤其肺、肝及病肾内可见广泛的炎性粒细胞浸润。证实实验组新西兰兔死于全身多脏器功能衰竭。内毒素对照组术前、后无明显变化,而各实验组术后2小时均明显高于术前,之后逐步回落。TNFα除对照组外,各实验组术后2小时呈急剧性增高后逐步回落。而IL1β及CRP与术前相比,对照组及各实验组未见明显变化。血白细胞或中性粒细胞,除对照组外,各实验组术后2小时内均呈下降趋势,且D、E组白细胞绝对值低于3×109/L,粒细胞低于2×109/L,而之后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开始逐步上升。同时,实验显示,肾盂内注入大肠杆菌浓度越高,白细胞或粒细胞下降越低,动物血压下降越明显,且死亡率越高。结论:当肾盂内以2ml/kg注入标准大肠杆菌浓度为6.0×108cfu/ml、9.0×108cfu/ml时,可以得到一个相对稳定的肾盂内高压致急性感染性休克动物模型,可以用于模拟临床上尿路腔内碎石致急性感染性休克的病变过程。术后2小时内血内毒素及TNFα的测定对术后感染性休克的预测有重要的意义。术后2小时内血白细胞和(或)中性粒细胞急剧性下降在肾盂内高压合并感染致急性感染性休克的病程中,可以作为最简单、理想的早期预警指标。而且,血白细胞或粒细胞下降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第二部分上尿路腔内碎石术致急性感染性休克的回顾性分析及早期预警研究目的:分析上尿路腔内碎石术致急性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特征,探讨其相关早期预警指标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1年10月上尿路腔内碎石术的临床资料,包括经皮肾镜543例及输尿管镜碎石术1802例,总共2345例,男1452例,女893例。术后发生急性感染性休克患者共10例,年龄30-58岁,平均45.3岁。分别收集并分析患者术前及术后各时间段的血压、脉搏等临床指标,及血常规、超敏C反应蛋白等实验室指标变化。SIRS的诊断标准:1.体温>38℃/<36℃;2.心率>90次/分;3.呼吸>20次/分,或过度通气,动脉血PaCO2<32mmHg;血白细胞>12×109/L或<4×109/L或未成熟中性粒细胞>10%。满足以上2点即可诊断SIRS,作为早期判断术后感染严重性的指标。感染性休克的诊断标准:SIRS+收缩压<90mmHg(1mmHg=O.133kPa)或舒张压<40mmHg。诊断为感染性休克后立即进行抗休克治疗,根据细菌培养结果使用敏感抗生素抗感染治疗,未获得细菌培养结果者经验性应用广谱抗生素。结果:本组10例患者中女性9例,男性1例。均在术后2至6h内出现急性感染性休克的临床表现,表现血压下降,呼吸急促,血氧饱和度下降。患者平均动脉压(MAP)术后2h与术前相比下降不明显,而术后6h则下降明显(P<0.05)。血白细胞(WBC)及中性粒细胞(NE)术后2h与术前相比明显下降(P<0.05),绝对值平均分别为<3×109/1及<2×109/1;而术后12h与术前相比则明显上升(P<0.05),平均绝对值均>10×109/1。血红蛋白(HGB)及血小板(PLT)术后2h、12h与术前相比均明显下降(P<0.05)。超敏C反应蛋白(CRP)术后6小时内升高不明显,但术后12小时开始明显升高(P<0.001)。所有患者,均予积极抗休克、抗感染等抢救治疗。8例患者经治疗后,于术后7-14天出院。1例患者全身多脏器功能衰竭,治疗42天后病情平稳出院,1例抢救无效,于术后19小时后死亡。结论:上尿路腔内碎石术后发生急性感染性休克,是严重的并发症,多在术后6小时内出现。CRP在6h内无显著变化,而血白细胞或粒细胞急剧下降均发生于术后2h内。因此,血白细胞或粒细胞是其早期发生的实验室最为重要的变化指标之一。尽早诊断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其他文献
完善的绩效管理,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可以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而股权激励作为绩效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公司建立的一种激励与约束机制,运用得当可以调动公司管理者、员工的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8月~2014年8月期间我院接收并确诊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患者116例,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水资源日益匮乏,导致部分地区缺水。因现阶段居住区景观设计中雨水利用技术还处于传统阶段,居住区环境作为人们赖以生存的栖居地,是人们生活和娱乐
本文就中职电子商务专业产教融合创新实践进行探讨,提出只有依托区域经济特色的电子商务专业才有更大的发展前景,强强合作的校企电子商务专业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平台和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安全防范系统也逐渐向着数字化、网络化和集成化方向发展。本文对重点区域周界安全防范报警系统作用与需求,系统组成与信息处理流程,以及周界入侵报警子
TDI行业在福建省经济发展中的地位逐渐凸现,在TDI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红水中硝基化合物的浓度为400~600ppm,超过国家废水排放标准。本实验针对红水的处理,拟采用树脂吸附、甲苯置
<正>干眼症(dryeye)又称结膜角膜干燥症,是由于泪腺分泌不足,泪液蒸发过多或泪液质量异常,引起的泪膜不稳定和眼表损害而导致眼部不适的一类疾病[1]。干眼症主要表现有眼干涩
本论文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聚合物纳米微粒的制备、结构表征及摩擦学性能研究本课题选择2,5-二巯基-1,3,4-噻二唑单体通过溶液聚合的方法制备了两种聚合物纳米微粒
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农村“空心化”等问题日益凸显,传统的分散经营模式越来越不适应当前快速发展的生产力。因此需要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促进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