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三农”问题始终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并着力解决的问题。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全面推进和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农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其中,特色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现代农业建设的一个方面,已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为“三农”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甘肃是西部的农业大省之一,幅员辽阔,光、热、物种等资源丰富,具有发展特色农业的潜力和比较优势,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发展,部分地区已形成特色农业布局区域化,生产规模化、专业化的发展趋势,龙头企业、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等特色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不断壮大,为特色农业产业化经营奠定了基础,但在特色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集中表现在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农户等产业化经营各主体之间联系不紧密,尚未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农户是推进特色农业产业产业化的主体,但多数农户却始终处于产业链的底端,分享不到农业产业化带来的好处,增收缓慢,生产积极性不高。因此,立足于广大农户的视角,对特色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模式进行研究,为政府及相关部门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也为其他地区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经验借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回顾和总结国内外学者对特色农业及农业产业化组织经营等文献资料基础上,综合运用比较优势理论、产业组织理论、交易费用理论等相关理论,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相结合等方法,概述了甘肃省发展特色农业产业的布局及产业化组织经营现状;分析了目前甘肃特色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模式选择的制约因素;归纳总结了目前甘肃特色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要组织模式及各模式下利益联结状况;基于讨价还价理论建立数学模型,对现存主要模式进行抽象和比较,探讨每种模式下农户及龙头企业收益的变动情况,并结合具体案例对分析结论加以验证,对特色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模式的优化方向加以思考与探讨;最后,对通篇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