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奶牛乳房炎是危害奶牛养殖业最常见的疾病之一。选择一种高效、安全、低残留的药物,治疗奶牛乳房炎,对降低养牛业的经济损失,确保优质牛奶生产,维护人类健康显得尤为重要。无菌采集唐山市滦南、滦县地区奶牛场乳房炎奶牛的乳样30份,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培养、生化鉴定及药敏试验。从30份乳样中共分离到8种156株细菌,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58株(37.2%)、大肠杆菌17株(10.9%)、表皮葡萄球菌10株(6.4%)、无乳链球菌38株(24.4%)、乳房链球菌15株(9.6%)、停乳链球菌16株(10.3%)、克雷伯氏菌1株(0.6%)、变形杆菌1株(0.6%)。分离鉴定结果表明: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为该地区乳房炎主要致病菌,其次是大肠杆菌,四种病原菌占总菌数的98.7%(154/156)。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地区主要致病菌对中、高剂量组公连注射液、新霉素、头孢曲松钠、林可霉素高度敏感,抑菌圈达到20mm以上,对低剂量公连注射液中度敏感,对其它药物呈低度敏感或耐药。选择泌乳期(7~10日)家兔,用104CFU、106CFU、108CFU三个不同浓度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悬液人工诱导家兔乳房炎模型,观察临床表现,耳缘静脉采血进行血常规检测,确定最佳攻菌剂量。试验结果表明:其中攻菌106CFU、108CFU的家兔临床症状表现明显,乳房出现红、肿、疼痛反应和泌乳障碍,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百分比极显著(P<0.01)高于其他组,致炎率100%(3/3),106CFU、108CFU浓度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确定106CFU为建立乳房炎模型的最佳剂量。造模后,用药组分别采用不同剂量乳池灌注公连注射液、肌肉注射公连注射液治疗患病家兔,观察临床治疗效果并检测血常规,确定最佳治疗剂量。试验结果表明:用药后,中、高剂量治疗组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百分比和中性粒细胞百分较较其他组显著降低,(P<0.01),与健康对照组差异不显著,乳房红、肿、疼痛消失,泌乳恢复正常,治愈率100%(3/3)。选取唐山市滦南、滦县地区奶牛场临床型乳房炎奶牛,并应用公连注射液进行治疗。无菌采集治疗前后患病奶牛血液、乳汁,分离血清和乳清测定各项生化指标,并通过治疗前后乳汁中致病菌的培养鉴定及计数,检测细菌阳性转阴率,从临床疗效、各项生化指标及病原学角度判定其治疗效果。结果表明:乳池灌注和肌肉注射配合用药组(Ⅲ)SOD、GSH-Px自由基清除酶活性均显著升高(P<0.01),NO、MDA等自由基以及LF的含量均显著降低,较健康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细菌培养及计数结果显示治疗组奶牛在治疗后病原菌的数量及种类均减少,总治愈率达到80%,基本达到了治疗临床乳房炎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