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国小说家佩内洛普·菲茨杰拉德在其晚年方始的创作生涯中,将她的人生阅历、思想观念、和对战后英国社会文化的洞见融入作品,以简洁精微的写实笔调,勾勒出了边缘弱势人物置身特定时空中“融入”抑或“不适”的内在经验,以及他们与种种成见、习俗、制度所做的互动与抗争。菲氏既是一名具有怀旧倾向的自由人文主义者与人道主义者,亦是一名对当代社会文化症候有着敏锐体察的观察者和反思者。她将反异化、反霸权、坚守和张扬人性价值的悲悯情怀寄寓笔下,在情感与精神价值、人性的完整性和独立性濒于矮化和碎片化的后现代语境下,作家的苦心孤诣也显现出其独特深远的价值所在。第一章,菲氏对边缘弱势人物价值诉求的关注。本章主要从两个方面论述作家关注边缘弱势人物的动因所在。其一是作家身处其中的二战后英国社会现实。战后英国社会文化传统、社群关系、情感纽带呈现断裂之势,消费社会兴起,阶层人群差别更加细化,价值观的碰撞也随之加剧。在这种种变局构成的情势下,个体的差异性及其与家庭、社会的疏离感愈加凸显,而“中心”与“边缘”、“强势”与“弱势”个体间的矛盾也就在这一特定语境中体现得尤为尖锐。同时,作家的个人经历也内在地决定了她对边缘弱势人物的关切。人文和信仰气氛浓厚的家庭环境、强调人文传统的精英教育背景,与多年艰难谋生的漂泊经历,决定了她既具有传统知识分子的责任感和人道理想,也对战后英国中下阶层甚至底层生活中的流离与艰难有着切身的体验。第二章,边缘弱势人物的价值追寻与挫败。分析分别以当代英国城乡为背景的《离岸》、《书店》两部小说,阐述其中人物的价值困境及其对情感纽带、精神独立等价值尺度的诉求。在《离岸》中,作家塑造了城市化秩序中的一群无家可归者形象。笔者将着重论述这群城市边缘船上居民的生存处境,揭示他们作为弱势人物的身份表征。而对小说《书店》的分析,将主要论述乡村中老乡绅与书店女店主的边缘境地与现实挫败,探析老乡绅的孤独没落所象征的精神与道德传统的衰落,阐释将女店主视作对立面的城乡合谋权力秩序,进而揭示代表“新兴文化”的乡村书店遭到抵制的语境因素。乡村社会变迁所带来的文化断裂,加之偏狭短视的观念形态的共同作用下,两人的价值追寻都在权力话语的排斥中遭遇挫败。第三章,边缘弱势人物理想家园的建构路径。论述菲氏在其后期创作的《早春》、《天使之门》等异域、历史题材小说中寄寓的共同体想象,以此回应《离岸》、《书店》等小说中提出的问题。作家向往以反异化的人道主义观念为尺度,揭橥个体经验及社会生态中工具理性、物质主义等权力话语的作用机制,将其间边缘弱势人物的价值诉求由被排斥、被宰制的处境中解放出来,在一个包容多元的有机共同体中实现主体性的价值重建。第四章,菲氏小说中边缘弱势人物书写的思想价值。阐述其作品指向当代社会价值困境的洞见,探询其与现实语境的对话所显现的启示意义。可以说,作家比较敏感而深入地体察到了战后英国城乡边缘弱势群体的类型特征和生存状态,她的写作体现出其身处社会变迁、文化冲突、多元文化社会初现的语境中所形成的“情感结构”。她的怀旧意识与人道主义观念,决定了她所向往的理想文化和社会形态,亦即一种包容异质而又接续传统的、融合城乡价值的新型“有机共同体”,也使她进而质疑现代性话语中“中心”与“边缘”、“成功”与“失败”、“进步”与“落后”、“有序”与“失序”等二元对立的价值阶序。同时,对其作品的读解,也将有利于人们对人道主义话语的当代形态和意义展开新的思索。作家对现代化、城市化进程中深层矛盾的倾力书写,包蕴其中的批判意识和人本观念,对处于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碰撞和巨变中的现代人而言,具有其可贵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