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多年来呈现高发病率、高致死率的状态,随着急救程序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技术的提升,越来越多的患者得到及时救治,死亡率逐年下降[1],但是,心肌梗死发病后心脏功能遭受严重破坏,患者运动能力受到限制。研究表明[2-3],心脏康复可以在左室射血分数、6min步行实验、左室舒张末期容积、血脂、血压等诸多方面改善心脏功能,但是在运动心肺功能上,尚缺少确凿证据。目的:通过随机对照实验,探讨心脏康复运动对AMI患者PCI术后运动心肺功能的影响,为心脏康复的有益性、必要性提供证据。方法:于2017年1月—2017年10月因AMI就诊于吉林大学中日联医院心内科,并行PCI手术治疗的患者中,按照一定条件选取6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及对照组分别30例患者。对照组给予PCI术后常规治疗,包括控制危险因素、药物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由康复医生制定及治疗师指导,并且在运动心电监护仪的监护下,接受个体化动态拉伸的心脏康复运动训练,10天为一个治疗周期,共4个周期。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初期和末期康复评定,分析实验前后两组患者最大运动负荷、最大公斤摄氧量、最大氧脉搏、最大代谢当量、无氧域的变化,并比较两组间各项指标变化的区别。结果:运动心肺功能:实验组在治疗前后最大运动负荷(94.65±24.89W,102.6±26.74W,p<0.05)、最大公斤摄氧量(15.87±3.91 ml/min/kg,17.69±3.81ml/min/kg,p<0.05)、最大氧脉搏(7.28±1.49 ml/beat,9.02±2.33 ml/beat,p<0.05)、最大代谢当量(7.28±1.49,9.02±2.33,p<0.05)、无氧域(9.18±2.24,13.3±1.23,p<0.05)明显增加,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在治疗前后最大公斤摄氧量(14.58±3.51ml/min/kg,15.23±3.87ml/min/kg,p<0.05)、最大代谢当量(6.33±1.28,6.79±1.53,p<0.05)、无氧域(9.24±1.03,10.36±1.17,p<0.05)明显增加,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差异的变化:最大运动负荷(实验组7.95±6.57W,对照组-0.10±6.37W,p<0.05)、最大公斤摄氧量(实验组1.92±1.23 ml/min/kg,对照组0.66±0.83 ml/min/kg,p<0.05)、最大氧脉搏(实验组0.88±0.85 ml/beat,对照组0±0.98ml/beat,p<0.05)、最大代谢当量(实验组0.68±0.50,对照组0.25±0.29,p<0.05)、无氧域(实验组2.74±2.94,对照组1.75±2.25,p<0.05),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不良事件:实验组有4例患者出现偶发房早,7例患者出现心悸,上诉患者经休息后症状缓解,可继续康复训练。平均吸烟量:实验组(实验前17.21±4.29支/日,实验后8.29±2.77支/日,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PCI术后常规治疗联合心脏康复治疗方案在运动心肺功能的恢复方面优于传统的单纯常规治疗方案;2、心脏康复治疗对于AMI患者PCI术后安全有效;3、心脏康复有助于减少AMI患者PCI术后的吸烟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