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养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缩短文化距离,发展跨文化交际能力,已成为时代的迫切需求,这也是外语教育的最终目标。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实践,中国的外语教学整体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尤其是在语法、词汇等语言层面的教学更是如此。近年来,由于社会发展的需要,全方位培养外语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成为业内研究的新方向。研究的重点多集中于如何认识和培养外语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然而,对于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组成要素的现状测评分析方面的研究尚显不足,这会导致外语教学的盲目进行及人才培养的低效率。对其它文化的敏感是成功进行跨文化交际的首要条件,根据陈国明和Starosta的理论,跨文化交际能力由跨文化意识、跨文化敏感度、跨文化技巧组成;其中跨文化敏感是连接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技巧的核心因素,只有对异国文化有正确的情感倾向,才能激发相应的文化意识,从而在跨文化交际中运用正确的交际技巧进行有效的交际行为。因此对跨文化敏感度的研究通常被认为是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起点。 本论文采用陈国明和Starosta的跨文化敏感度量表,对203名吉林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敏感度——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情感部分——进行问卷调查测评,了解学生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的自信心、投入程度、专注程度、愉悦程度以及对待文化差异的态度。采取定量方法进行研究,运用统计软件SPSS13.0得出了学生的跨文化敏感度的实际水平。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受试者的平均跨文化敏感程度一般,虽然他们表现出参与跨文化交际的热情,但是往往在交际过后交际愉悦感体会不深。为了更加全面认识和分析学生跨文化敏感度现状,作者采取课堂听课和访谈的形式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进一步定性分析讨论,从而证实了实验结果的必然性,以及在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确实存在着对跨文化敏感度教学的不足的现象。据此,作者从避免民族中心主义倾向、避免刻板印象、提高自我文化意识、加强文化教育等四方面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全文分为导言、结语以及四章正文: 导言主要是从研究目的、问题陈述、研究背景、研究意义以及本研究中所涉及到的重要术语等五方面进行宏观阐述。 第一章首先从定义、组成、评价方法等方面回顾了国内外业界对跨文化交际能力以及跨文化敏感度进行的相关研究,并且确定陈国明和Starosta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跨文化敏感度理论体系作为本文的理论支持。其次,从文化教学大纲、文化训练、文化测试角度回顾了国外外语教学界为培养提高学习者的跨文化敏感度及跨文化交际能力所进行的教学尝试。 第二章主要从五个方面描述了作者设计并进行的调查研究。第一,本研究旨在评价学生的跨文化敏感度水平,从而为提高大学英语教学尤其是在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方面的教学提供第一手资料。围绕陈国明和Starosta编订的跨文化敏感度量表,作者提出了三个研究问题:①学生的跨文化敏感度现状是什么?②学生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的自信心、投入程度、专注程度、愉悦程度以及对待文化差异的态度如何?③学生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的自信心、投入程度、专注程度、愉悦程度以及对待文化差异的态度这五大因素与学生跨文化敏感度水平的相关性及这五大因素彼此之间的相关性是什么?第二,203名吉林大学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参加了跨文化敏感度量表问卷填写工作,这其中52名同学后来又随机被确定为访谈对象。17名吉林大学公共外语教育学院的大学英语教师配合接受了课堂观察。第三,在此部分作者首先阐述了本研究使用陈国明和Starosta的跨文化敏感度量表的合理性,其次详细介绍了跨文化敏感度量表的开发流程、组成及评分标准。第四,作者将数据录入计算机,189份被确定为有效问卷,然后运用描述统计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如下分析,①学生的跨文化敏感度量表总分得分及其组成五大要素的总分得分情况;②学生跨文化敏感度量表平均分得分及其组成五大要素的平均分得分情况;③学生跨文化敏感度量表得分的出现频率统计并以柱型图的形式呈现出来;④组成跨文化敏感度量表的五大因素的每一项的具体得分情况。第五,作者在此部分详细描述了问卷的收集工作。 第三章描述了运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的结果以及课堂观察和访谈的总结发现。SPSS统计结果表明学生有参与跨文化交际的良好愿望,能够正确对待英汉两中文化的差异,但是在真正的交际中自信心尚显不足,缺乏对交际过程的敏感,所以交际过后的愉悦感不强。课堂观察和访谈也反映出了现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跨文化敏感度教学不足的现实。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的重要性没得到应有的重视,学生通过文化学习培养提高跨文化敏感度的机会不多,体会不深。鉴于此,作者总结列举了师生身上存在的几点不足并剖析了原因。 第四章主要是依据实验结果,针对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敏感度水平现状,对今后的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个人的建议。其中主要涉及到避免民族中心主义倾向、避免刻板印象、提高自我文化意识、加强文化教育等四个方面。 结语部分中首先总结了本研究的主要成果;其次,指出了研究的局限性;最后,作者基于本项研究对中国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从大纲编制、教材编写、评价体系、文化培训、教师的自我完善和学生的自我发展等几个角度提出了自己的展望。 本研究把跨文化敏感度这一概念引入大学英语教学实践,反映学生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情感方面的表现,对如何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全面提高外语教学的整体水平进行了一次新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