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某奶牛场感染性犊牛腹泻病原鉴定及复合卵黄抗体预防效果

来源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k1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腹泻是新生犊牛常患的致死率较高的疾病之一,给世界各地养牛业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犊牛腹泻的病因较为复杂,感染性因素是引起腹泻的主要因素,如牛轮状病毒(Bovine retrovirus,BRV)、牛冠状病毒(Bovine corona virus,BCV)、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il,E.coil)、沙门氏菌(Salmonella)、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和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等。本研究通过对黑龙江省某规模化奶牛场感染性犊牛腹泻病原进行鉴定,并应用复合卵黄抗体开展犊牛腹泻预防试验,旨在为该牛场犊牛腹泻的防控提供试验依据和科学指导。本试验首先采集该牛场腹泻犊牛粪便样品20份,应用普通PCR技术检测粪样中BRV、BCV和BVDV,应用巢式PCR技术检测粪样中隐孢子虫,采用常规细菌分离鉴定、生化试验、致死性试验和普通PCR技术检测16S r RNA方法相结合确定致病菌;然后选择该牛场新生荷斯坦健康犊牛20头开展复合卵黄抗体预防试验,随机分为试验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10头,试验期28 d,预防组犊牛出生6 h内一次性每头10 g口服复合卵黄抗体,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分别于试验期第1 d、第7 d、第14 d、第21 d、第28 d晨饲前记录体重和计算平均日增重、粪便评分、腹泻率;于试验期第1 d、第3 d、第7 d晨饲前采集血液,检测血清生化指标及免疫指标。试验结果显示:该规模化奶牛场犊牛腹泻主要是由大肠杆菌和隐孢子虫单一病原菌感染引起,其中大肠杆菌的感染率为75%(15/20),隐孢子虫的感染率为25%(5/20),BRV、BCV、BVDV检测结果为阴性。试验期内,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犊牛生长体重差异显著(P<0.05),平均日增重无显著差异,但有增加趋势,试验组犊牛平均日增重为1.17 kg/头,对照组平均日增重为1.1 kg/头,平均日增重提高了6.36%。试验组犊牛的粪便评分和腹泻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清中总蛋白(TP)、白蛋白(ALB)含量显著升高(P<0.05),血清球蛋白(GLO)、血清白球比保持平稳水平,但是,对照组血清球蛋白在整个试验期呈显著下降趋势,血清白球比在整个试验期呈显著上升趋势。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清免疫球蛋白s Ig A、Ig G、Ig M水平极显著升高(P<0.01),在整个试验期试验组犊牛血清slg A、Ig G、Ig M水平呈显著上升趋势(P<0.05),对照组犊牛血清slg A、Ig G、Ig M水平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该规模化奶牛场犊牛腹泻主要是由大肠杆菌和隐孢子虫单一病原菌感染引起的,其中大肠杆菌的感染率为75%(15/20),隐孢子虫的感染率为25%(5/20);复合卵黄抗体可以提高新生犊牛血清中TP、ALB、s Ig A、Ig G和Ig M含量,增强免疫功能,降低腹泻发病率。
其他文献
黑龙江省是我国畜牧大省,近年来我省大力实施“两牛一猪一禽”工程,畜牧生产规模化程度逐年提升,畜牧经济发展虽短暂波动但整体趋势向好,实现了生产水平与效益的同步提高。但由于黑龙江省各地市资源禀赋不同,导致畜牧生产发展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势必会引起畜牧生产发展的不均衡。优化黑龙江省畜牧生产布局,有助于加速黑龙江省由畜牧大省向畜牧强省转变的进程,有利于推动黑龙江省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形成优势互补,协调发
在设施农业创新发展的推动下,我国温室种植业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种植面积位列世界前茅,但是用于大棚作业的农业机械装备发展却相对缓慢。因此,研制适用于温室的多功能棚室机器人通用作业平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基于大棚生产管理的客观环境与具体要求,提出了集除草,旋耕和喷药等诸多生产功能于一体的棚室机器人设计方案,满足棚室内生产管理需要,并对其进行了初步的控制系统设计和试验。(1)本文首先进行了棚室机器
目的观察电针额区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认知功能及SIRT1/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6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西药组和电针组,动物模型的制作方法采取改良的2-VO法造模。电针组参照于致顺教授头针疗法,选取VD大鼠头部额区丛刺并连接脉冲电疗仪,西药组给予脑复康治疗,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均给予生理盐水灌胃治疗。每组大鼠采用Morris水迷宫进行行为学
农业机械化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也是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在农业生产中,农业机械不断替代人畜力量的繁重劳动,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抵御自然灾害,发展农业技术,降低农民劳动强度,有效提高单产和总产量,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降低农产品成本。随着农业机械化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小麦、水稻等农作物在整地、播种、施肥、植保、收获等各个环节都实现了机械化。玉米作为机械加工的三大粮食作物,远远落后于其他两大粮食作物。
大豆冠层优质的光照时空分布,对提升籽粒产量及品质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机器视觉感知系统和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应用于智慧农业,大豆冠层株型与光照分布之间的响应规律已经成为该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本项目以寒地大豆冠层为研究对象,搭建了基于Kinect2.0的多源图像采集平台,将大豆冠层彩色图像与深度图像相结合,以三维重建大豆冠层的形态结构为基础,计算了基于时间序列的大豆叶柄夹角、株高、叶面积指数和冠幅株型参数
本文综合运用数学分析、系统工程方法、模糊数学等多种理论和方法对大庆市畜禽疫病防疫体系建设的发展问题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首先,对大庆市畜禽疫病防疫体系建设现状中的大庆市县区及乡镇组织机构与管理职责情况、基础设施情况、人员队伍情况、经费保障、畜禽检疫情况及疫病检测情况进行分析,利用SWOT分析方法辨析大庆市畜禽疫病防疫体系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优势与劣势,并进行组合分析,提出了大庆市畜禽疫病防疫体
作物长势信息监测,使用冠层信息进行反映仍是主要手段。得益于无人机遥感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利用无人机搭载多光谱遥感相机获取农作物冠层信息成为农作物生长过程中长势监测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之一。但遥感图像受飞行高度、成像角度等因素影响,导致合成结果清晰度差、有效信息重叠等问题,直接影响对作物长势信息的判断,影响监测效率。研究冠层图像融合方法,可实现作物长势信息参数的准确提取,为作物长势判断和精准施
为进一步响应黑龙江省提出在松嫩平原建设了世界一流的现代牧业,以响应北大荒集团九三管理局的迅速发展。秉承平等重视数量和质量的原则,生产和加工优质苜蓿是增加牛奶产量和增加经济效益所需的措施之一。每逢苜蓿的收获恰逢雨季,天气条件的变化容易发霉或腐烂,从而导致品质下降和养分流失。为了减少苜蓿的贮藏损失,使用远红外热风的组合干燥法生产成本低,干燥效率高,养分保持率高的特点。本文研究了各种因素对苜蓿草干燥过程
奶牛乳腺炎(Bovine mastitis)是危害奶牛健康和影响奶业发展常见而重要的奶牛疾病,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是引起奶牛乳腺炎的重要病原菌。随着S.aureus的耐药性不断增强,特别是多耐药性菌株不断增加以及人们对无抗奶的要求,使用药物治疗S.aure us引起的奶牛乳腺炎无效且受到严格限制。因此,人们积极探索使用疫苗来预防S.aureus引起的奶牛乳腺炎。在此前的研究中,我们已
随着人们对于奶制品需求的不断增加,奶牛的的饲养方式逐渐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奶制品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奶牛舍的环境质量,奶牛舍内气流速度、温度、相对湿度以及有害气体的浓度是影响奶牛健康、生产性能的关键因素。针对目前中国北方封闭式奶牛舍因通风与保温之间的矛盾致使奶牛长期生长在低温高湿的环境中以及自动化控制水平较低等问题,本文选择大庆市犇康牧业一封闭式泌乳牛舍为试验牛舍,对奶牛舍内部温度、相对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