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豫西整装勘查区的南泥湖钼矿田是我国最大的钼矿,属斑岩-矽卡岩型矿床。该地区的构造控矿需要进一步加强,而与成矿有关的蚀变岩尚没有作为地质测量单元看待。这是南泥湖钼矿田深部外围找矿的关键难题。作者选用“豫西南泥湖矿田构造蚀变岩相填图与成矿演化分析”作为学位论文,选题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找矿参考价值。研究生参加了导师课题《华北古陆南缘河南省贵金属、有色金属矿床聚集区矿田构造岩相与成矿系列研究》等4个课题。通过研读国内外相关文献和综合分析,实测9条总长达6.59公里的构造蚀变岩分带剖面、开展构造测量分析,据此完成了硕士论文。论文取得了以下主要进展:1、通过实测剖面和室内镜下岩石矿物学研究,厘定了矿田接触变质分为接触热变质和接触交代变质两种类型。接触热变质分带分为硅灰石角岩带、石榴子石角岩带和碳酸盐化角岩带;接触交代变质分为矽卡岩带、矽卡岩化带、弱矽卡岩化带。2、依据9条剖面建立了构造蚀变分带图例单元,开展构造蚀变岩填图,编制1:1万“栾川南泥湖钼钨多金属矿田构造岩相成矿图”。3、填图结果揭示了,构造蚀变岩分布规律:南泥湖-三道庄矿区接触热变质岩发育广泛。北部三道庄矿区矽卡岩分布集中,可能是围岩为碳酸盐建造而致。热液交代蚀变变质带形态呈北西西向和北北东向分布,受成矿前褶皱和成矿期的断裂控制明显。热接触蚀变变质带和上房沟蚀变岩相带主要围绕着岩体分布,受岩体控制较为明显。4、恢复了矿田基本构造格架。成矿前,主要为塑性流变褶曲(岩石压缩量达0.52-0.65)、北西西向褶皱和挤压断裂为主,构造应力场显示近SN向(σ1方向:4°)挤压。成矿期为北北东-北东向和活化的北西西向断裂,受NE-SW向(σ1方向:228°)挤压作用。成矿后发育北东-北东东向断裂受NNW-SSE向(σ1方向:337°)挤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