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与目的:IgA肾病是一种全球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也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重要原因。目前对IgA肾病的发病机制仍尚不明确,临床上也缺乏特异有效的治疗措施,且随着病情进展,患者肾功能会出现不可逆转地损害,最终发展至慢性肾衰竭甚至尿毒症阶段,对患者个人及整个社会都造成巨大的经济压力。因此,对IgA肾病的发病机制及其防治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和社会意义。幽门螺旋杆菌Hp是一种革兰阴性菌,其感染不仅可以导致胃肠道疾病的发生,还可通过多种机制参与到全身一系列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Hp感染与IgA肾病的发病有着密切的关系,并认为Hp感染可能是IgA肾病的重要发病因素之一。既往研究发现,慢性肾脏病合并Hp感染的患者在进行Hp根除治疗后尿蛋白水平明显下降。但Hp感染的IgA肾病患者抗Hp治疗是否能够缓解IgA肾病的进展,目前尚缺乏相关的临床证据。为此,本研究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探讨抗Hp在IgA肾病治疗中的作用,观察抗Hp对IgA肾病临床疗效的影响。材料与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1月于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就诊的82例IgA肾病患者,采用C14尿素呼气试验进行Hp感染检测筛选,最终纳入50例合并Hp感染阳性的IgA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抗Hp治疗组25例,未抗Hp常规治疗对照组2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IgA肾病常规治疗,即氯沙坦钾片50mg口服1次/日,双嘧达莫片25mg口服3次/日。抗Hp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铋剂四联疗法抗菌治疗2周,即兰索拉唑肠溶片30mg口服2次/日,枸橼酸铋钾颗粒220mg口服2次/日,克拉霉素分散片500mg口服2次/日,阿莫西林胶囊1000mg口服2次/日。治疗观察3个月后,采用C14尿素呼气试验检测Hp根除情况,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的收缩压、舒张压、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门氨酸氨基转移酶、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血清尿素氮、血清肌酐、肾小球滤过率、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白细胞、尿红细胞、尿管型等指标,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指标的变化。结果:1、经C14尿素呼气试验筛查82例IgA肾病患者中有50例合并Hp感染,占60.98%。2、研究纳入的50例合并Hp感染的IgA肾病患者中,47例患者完成临床研究,脱落率6.0%,符合临床试验标准。其中抗Hp治疗组24例(男/女为14/10),未抗Hp常规治疗对照组23例(男/女为12/11)。3、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Lee分级、吸烟史、酗酒史、收缩压、舒张压、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门氨酸氨基转移酶、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血清尿素氮、血清肌酐、肾小球滤过率、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白细胞、尿红细胞、尿管型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4、治疗3个月后,抗Hp治疗IgA肾病患者的Hp根除率为87.50%,显著高于未抗Hp常规治疗IgA肾病患者的8.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3个月后,抗Hp治疗IgA肾病患者的临床有效率为87.50%,优于未抗Hp常规治疗IgA肾病患者的60.8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3个月后,抗Hp治疗和未抗Hp常规治疗IgA肾病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血红蛋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门氨酸氨基转移酶、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血清尿素氮、血清肌酐、肾小球滤过率、尿白细胞、尿红细胞、尿管型与治疗前基线水平相比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治疗3个月后,抗Hp治疗和未抗Hp常规治疗IgA肾病患者的24小时尿蛋白定量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血清白蛋白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抗Hp治疗IgA肾病患者的24小时尿蛋白定量减少明显优于未抗Hp常规治疗IgA肾病患者,血清白蛋白升高优于未抗Hp常规治疗IgA肾病患者(P<0.05)。结论:1、对Hp感染阳性的IgA肾病患者进行Hp根除治疗,能增强IgA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2、IgA肾病患者进行Hp根除治疗,有助于降低IgA肾病患者尿蛋白,增加血清白蛋白水平,抗Hp治疗对延缓IgA肾病的进展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