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免责声明语属于一种“缓和语”(Fraser,1980),缓和语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开展了相关研究,既有系统性研究,也有针对某一类别的特定研究。本文是参照Tayebi和Parvaresh (2014)对免责声明语的定义:与会议或公文中的免责声明不同的是,它是当说话人做出潜在问题言行时,为避免听话人对其身份定位的消极改变,而在听话人回应之前所说的一类话。同时,本研究在分析语料时也参照两位学者断定这种语言现象的三个标准:(1)潜在问题言行的出现(2)需要被否定掉的消极身份定位(3)具体的免责声明表达。本文以语言顺应论为理论框架,以电视节目《非你莫属》中的免责声明语为语料,以定性为主、定量为辅的方法尝试对汉语免责声明语的形式、位置和功能进行分析。语料分析表明,汉语免责声明语从内部语义关系来考察,可以分为4大类和12次类,各类别的缓和力度有所不同。对于免责声明语的位置,我们发现,免责声明语不仅可以出现在潜在问题言语行为之前或之后,还会在同一个潜在问题言行为的前后同时出现。从使用者来看,该节目中免责声明语的多数使用者是主持人、老板和嘉宾老师,且涉及的言语行为主要是陈述个人比较主观的想法、消极评价求职者的表现、提供建议、询问敏感信息、质问和批评。基于顺应论的理论,我们认为,这些使用者的语言选择既显示了对社会因素即权势的顺应,也显示了对心理因素即听话人消极情绪的顺应。同时,参照系统功能语言学对语言元功能的分类,本文分析了免责声明语的功能,即它主要扮演着元语用话语的角色,是帮助听话人获取目标信息的话语策略;在人际方面起维护说话人形象和安抚听话人情绪的作用;在语篇方面帮助话轮的顺利转让与承接。本研究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重要的启示。从免责声明语本身来说,根据现有的文献,国内外并未出现过针对汉语免责声明语的研究,笔者认为汉语作为一种世界上拥有众多使用者的语言,对其免责声明语的研究将推进人们对这个语言现象的整体认识。从研究方法上来说,之前的研究大多是定性分析,而本研究的定量分析将为后续研究提供一定的指导。从实践上来说,当前社会人们正越来越关注和谐交际,免责声明语作为缓和语的一种,在此方面也发挥着一定的作用。对免责声明语的认识和使用将促进人们日常生活的和谐交际,同时电视节目的参与者在语言使用的选择上也会从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