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来,国内外翻译界基本达成了共识:必须将翻译活动置于文化发展的大背景中,这样才能更好地认识翻译的本质并解读其中蕴含的文化特征,换言之,翻译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两种文化的接触与碰撞,是一种跨文化的深层交流。所谓可译性和不可译性问题,从文化翻译角度来看应该是相对的,其实质涵盖语言和文化两个层面,其内涵包括不同的语言文化语境,其过程表现为归化与异化的辩证统一,其结果展现为翻译标准的与时俱进。它既是一个翻译理论问题,同时也表现为一个翻译实践问题;既是一个语言层面的问题,同时又涉及文化范畴的问题。正是基于上述这些,本文尝试从文化翻译学的视角,通过语言和文化两个层面探讨翻译过程的可译性与不可译性。论文题目:文化翻译学视角下的可译性与不可译性研究。论文包括引言、正文、结语、参考文献四个主要部分。各部分内容简述如下:引言部分主要阐述国内外针对本问题的研究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将要达到的研究目的以及理论与现实意义。第一章“文化翻译学的理论基础”分为三小节,分别介绍翻译学的概念、研究的对象、方法、任务以及学科结构,翻译与交际的关系,语言、文化和翻译的关系以及文化翻译学的主要内涵。本章重点是基于文化翻译学理论,重点阐述语言、文化和翻译之间的辩证关系,为第二章围绕可译性和不可译性的探讨做理论铺垫。第二章“文化翻译学视角的可译性与不可译性”重点阐述可译性与不可译性的概念以及针对这个问题的理论争辩。以此作为探讨问题的基础,侧重分析造成所谓不可译性而存在的各种跨文化障碍,从理论上探讨翻译等值与翻译对等之间的异同,进而提出正确评价翻译的相对标准。第三章“俄汉语之间文化因素的翻译”为本文的翻译实践部分。本章首先提出文化翻译应该是可译性与不可译性的完整统一,论述了造成可译性与不可译性的各种成因,进而提出了文化翻译中的两种主要翻译方法:归化和异化。最后,通过具体的俄汉译例系统探讨了涉及文化因素的翻译原则与手段。结束语部分首先归纳了本文探讨的问题,总结了研究过程,针对所研究的问题得出以下结论:可译与不可译实际上是相对的,可译与不可译并非一个静态的结果,而是相互转化的动态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交流的深化和译者的努力,所谓不可译一定会不断地向可译转化。这是翻译的本质所在,也是译者辛勤工作的必然结果,更是人们认识和研究翻译活动的最终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