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菌/抗氧化羧甲基纤维素-明胶复合膜自组装及其性能的研究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taaa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石油基塑料薄膜引起白色污染问题严重的背景下,可降解薄膜受到广泛关注。生物高分子材料多糖和蛋白质被用于制备高安全性薄膜,此类薄膜具有可降解性、一定程度的阻隔性和机械性能,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它们将成为主要的食品包装膜。然而,关于不同环境下制备的可降解包装膜的性能尚还没有系统性研究报道。因此,本研究结合食品实际保存环境的温湿度制备薄膜,以羧甲基纤维素和明胶为膜基质,从微观尺度探究羧甲基纤维素与钙离子和明胶的自组装行为以及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成膜特征。同时,生物材料基膜是一类良好的载体,可用于承载功能活性物质。制备并表征抑菌/抗氧化生物活性复合膜,揭示竹叶抗氧化物/ε-聚赖氨酸掺入膜基质的方式,为羧甲基纤维素-明胶膜在食品包装工业中的开发应用提供参考依据。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研究干燥环境下温度和相对湿度对羧甲基纤维素薄膜表面微观结构的影响,并对薄膜的机械性能和水蒸气阻隔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羧甲基纤维素分子在5%氯化钙溶液中自组装成均匀的网络。羧甲基纤维素-明胶比例为1:1的复合材料形成连续结构。羧甲基纤维素-明胶成膜液分别在2-8℃、23℃、50℃和23℃通风条件下干燥成薄膜,薄膜表面孔洞的大小和数量均受到温度和相对湿度的影响。相应地,薄膜的机械性能和水蒸气透过性能与其结构密切相关。此外,当薄膜在2-8℃和-20℃下储存3、6、9、12天时,水蒸气的渗透和输送改变了复合薄膜的表面结构。(2)采用流延法以羧甲基纤维素-明胶为原料制备富集竹叶抗氧化物(Antioxidant of bamboo leaves AOB)的功能膜。采用原子力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薄膜的微观结构进行了研究,并测定了羧甲基纤维素-明胶膜的物理性质,包括成膜溶液的粘度、水蒸气透过性、机械性能、热力学性能和透明度。试验结果显示:AOB的加入没有引起功能膜表面结构特征的显著变化。XRD分析表明,AOB、羧甲基纤维素和明胶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容性,羧甲基纤维素-明胶复合膜中明胶结晶消失,功能化膜中无衍射峰。AOB含量为0.2%的薄膜的粘度为779.2±26.2 m Pa·s,玻璃化转变温度为83.24℃,高于所有其他组样品。当AOB浓度超过0.2%时,薄膜的水蒸气渗透性和断裂伸长率显著降低。随着AOB含量的增加,薄膜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和光阻隔性能增强。因此,本试验制备的抗氧化膜用于食品包装可以保护食品质量免受热、机械力、光和氧化自由基的破坏。(3)以不同浓度的ε-聚赖氨酸(ε-polylysineε-PL)与羧甲基纤维素-明胶共混制备了抗菌复合膜,并对其理化性能进行了表征。与对照羧甲基纤维素-明胶膜相比,功能化膜的结晶类型、厚度、抗拉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几乎没有发生变化,但水蒸气阻隔性能较差。结果表明,红外光谱吸收峰的变化和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升高证明ε-PL通过静电作用很好地融入羧甲基纤维素-明胶基质中。含有ε-PL的薄膜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在堆肥试验中,薄膜在第七天已出现降解,并随着霉菌的生长而进一步降解。本试验的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活性薄膜可作为一种潜在的食品包装材料。(4)以羧甲基纤维素-明胶为基础,结合竹叶抗氧化物(AOB)和ε-聚赖氨酸(ε-PL)制备具有食品保鲜效果的生物活性包装膜。研究了薄膜的结构和物理性能,包括透湿性、机械性能、热稳定性、色度和光透过率。结果表明,生物活性膜的水蒸气阻隔性能和抗拉强度得到了改善。相应地,含有0.3%AOB和0.05或0.10%ε-PL的羧甲基纤维素-明胶膜的断裂伸长率分别显著降低至32.72±1.75%和10.48±1.90%。此外,生物活性膜的紫外和可见光阻隔性能增强,这主要是受AOB的影响。包裹生物活性膜的牛肉样品保存中的菌落总数和硫代巴比妥酸值的增加减缓,包覆活性膜的鲜切苹果的色度得到很好的保存,该生物活性膜用到食品保鲜中,具有良好的保鲜效果。根据羧甲基纤维素-明胶的自组装行为和成膜特征,以及承载竹叶抗氧化物或ε-聚赖氨酸功能活性物质的薄膜结构变化和性能参数,为食品活性包装膜的制备提供参考,此类生物活性薄膜有望成为食品包装行业的潜在应用材料。
其他文献
卵菌是一类与真菌在系统发育上相距甚远的病原菌,通常造成严重的作物产量损失和环境破坏。卵菌中的疫霉属病菌侵染植物形成的病害通常是毁灭性的,研究植物与它们之间的互作机理能够为更好地防控此类病害提供理论依据。病菌侵染植物过程中会招募植物感病因子来帮助它们侵入、抑制植物免疫和扩展。对某种病菌的寄主来说,感病是常态,研究感病因子的感病机理,有助于人们了解病害的发生过程,也有助于从中开发新颖的抗病材料。寄生疫
学位
由条形柄锈菌小麦专化型(条锈菌)(Puccinia striiformis f.sp.tritici,Pst)引起的条锈病是我国小麦种植区的一种毁灭性病害。长期以来,由于条锈菌无法体外培养且不能遗传转化、小麦异源六倍体基因组庞大复杂等困难,造成条锈病的研究相对滞后,病害防控处于被动状态。合理利用抗病品种是防控条锈病最经济环保的措施。然而,由于条锈菌毒性变异频繁、小麦抗病资源匮乏等问题,导致传统抗锈
学位
植物病毒引起的病毒病害是农业安全生产中威胁极为严重的病害之一,素有“植物癌症”之称,对农作物的品质和产量造成极大的破坏和损失。由于植物病毒的种类繁多、易传播和缺乏有效的农药等因素,致使农业生产上植物病毒病害极难防治。因此,深入研究植物与病毒之间的互作关系,不仅在解析病毒的致病机理和寄主抗病机制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也在为寻找农作物抗病毒病害新基因、新途径,确保我国农作物生产安全上有着一定的
学位
草地是我国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在调节气候、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固碳释氧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对保障生态和食物安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然而,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的不合理利用,导致我国大部分草地面临着退化问题,尤其是在生态环境及其脆弱的黄土高原地区,紧密关系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草牧业高质量发展。氮沉降是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它可以改变生物群落的组成和结构,进而影响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服务。
学位
精确、完整的基因组组装和基因注释是比较和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重要前提。尽管禾谷镰刀菌基因组测序完成已逾10年,基因组组装和基因注释也经过数次更新,但其更新大都基于原有测序数据和自动基因预测流程。目前仍然存在基因组序列和基因结构错误、非翻译区域(UTR)注释不全、缺少转录本亚型(transcript isoform)和长链非编码RNA(lncRNA)信息等大量错误和不足,影响后续基因表达分析和基因功能
学位
卵菌是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重要病原菌,常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卵菌纲(Oomycetes)疫霉菌属(Phytophthora)的大豆疫霉菌(Phytophthora sojae)、寄生疫霉菌(P.parasitica)和致病疫霉菌(P.infestans)等对作物危害较大,研究较多,已成为植物病原卵菌的模式种。卵菌在遗传和进化上与真菌差异较大,毒性变异问题突出,克服作物品种抗病性的能力强。因此,探索
学位
固醇是昆虫重要的营养物质,在其体内行使重要的生理功能。昆虫是固醇异养型生物,因此,植食性昆虫必须从植物中获取固醇营养。食物中的固醇营养进入昆虫肠道细胞内主要通过吸收途径的两个关键蛋白NPC1b(Nieman pick type C1b)和SCP-2(Sterol carrier protein 2/x)蛋白介导的转运机制。前期的研究表明昆虫的NPC1b和SCP-2蛋白对不同固醇的结合不存在选择性,
学位
葡萄灰霉病(Gray mould disease)是严重危害葡萄生长和葡萄产业发展的主要真菌病害之一。有证据表明不同抗性葡萄品种对灰霉病响应存在较大差异,miRNAs在病原菌入侵中表达会受到诱导或抑制,进而调节相应靶基因表达以此影响植物抗病防御进程。到目前为止大部分关于葡萄抗灰霉病的研究都集中在发掘响应侵染的抗病基因或抗病相关蛋白的代谢通路和转录调控,miRNAs参与调控的抗病响应在葡萄等果树中的
学位
植物病毒的基因组较小,只能编码少量蛋白质,因此必须“招募”寄主因子才能在受侵染的细胞中存活和复制。真核翻译延伸因子1A(eukaryotic translation elongation factor1A,e EF1A)是真核生物蛋白质翻译延伸的关键因子。e EF1A在各物种中高度保守,其已被证明可以调节多种植物RNA病毒的复制过程。中国小麦花叶病毒(Chinese wheat mosaic vi
学位
中国苹果栽培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第一,占世界栽培面积和产量的50%以上,其为中国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果农的收入做出重大贡献。然而占栽培面积75%以上的富士系品种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容易受到环境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等(水泥粉尘沉积)的影响,导致其成花难、大小年结果等现实生产问题,严重影响了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另外,研究发现植物激素水杨酸(SA)在植物成花诱导与花芽形成中具有重要调控作用。本研究基于苹果生产中存在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