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至今日,各种环境和条件已经与典型报道诞生的年代相去甚远。政府和新闻工作者在面对典型报道的时候,从观念到技术都有改变,这也促成了典型报道在新时期所发生的一些变化。在本文的研究中,主要将这些环境变化着眼于媒体因素和政治因素的方面。从市场化的角度切入,分析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市场化带来的大众传媒业和政治生态的某些变动。在媒体方面,结合新时期的典型人物宣传,特别指出民间话语时常通过网络这一观点的传声器和放大器,对官方话语提出挑战;而政治方面,市场化改革以来,在中央财政分权引起的中央和地方关系的变化中,地方政府越来越成为独立的利益主体,在“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成为“常态”的时候,中央权威时常遭遇挑战。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虽然都被称为“官方”,但是很多时候,二者话语诉求并不相同。本文将结合具体的案例——沈浩的典型事迹宣传——来研究在这样的新环境、新形势下典型形象的建构究竟有何微妙之处。以这样的时代环境作为研究背景,本文将对沈浩的典型宣传进行比较全面深入的内容分析,采取个案研究、文献分析以及比较研究的方法,来窥探在当下话语多元的社会,大众传媒建构典型形象的方向与图景。研究将落实到三个层面:不同媒体所建构的典型形象、影视荧幕上的典型形象、民间话语体系中的典型形象。在文章的最后,还将对沈浩的典型宣传与焦裕禄的典型宣传做一个泛化的比较。二人都是从国家层面树立起的基层干部典型,从某种层面上可以说是政府形象的“代言人”,而且各具时代意义。通过比较分析,能够更直观地看到“优秀干部”这类典型形象的建构在新时期体现出的新特征。此外,本文试图以建构主义的视角来关照典型人物形象的研究,在文本分析的过程中,尽量去发掘文本背后的驱动力量,以回答“为什么是沈浩”这一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