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连接词是语言学、逻辑学和计算语言学共同关注的对象。连接词的语义研究对于自然语言理解有重要意义。本选题来源于汉语内涵逻辑语义解释系统研究,首先提取多义词或兼类词的抽象类义,再通过抽象类义的析取与情境参数的合取,来描写具体情境中的词的语义。在此基础上描写连接词及关联句式的逻辑语义,从而为机器翻译提供连接词语义知识描写框架及分析策略。 第一章 研究综述 本章首先确定了本文的研究对象和范围。概括介绍了语言学、逻辑学、计算语言学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及研究成果。最后指出传统的汉语连接词语义描写和分类系统并不能很好地适应中文信息处理的要求,从而提出了基于内涵逻辑和抽象类义理论的解决思路和策略。 第二章 连接词逻辑语义系统再分类 本章首先概述以往不同学科在不同层面上对连接词语义的研究,由此提出有必要对“转折”句给予重新认识。并通过区分与“转折”相关的一组概念,如“顺接”、“逆接”与转折;“否定”与转折;“对立”与转折;让步条件与转折等,重新界定了转折句范围,最后对连接词语义系统进行了再分类,从而为连接词语义描写进行了逻辑结构定位和总体框架设计。 第三章 抽象类义理论概述 本章首先论述了抽象类义思想的理论依据,明确了抽象类义及情境参数的性质、定义,指出抽象类义素是多义词或兼类词的核心义素,提出具体情境中多义词的语义由抽象类义的析取及与情境参数合取而成。探索了抽象类义的提取方法,目的在于建立汉语连接词语义分析模型,使连接词语义解释更具有可操作性。 第四章 “和”、“跟”的语义研究 本章结合汉语语言学的“加合”理论以及国外广义量词理论,以汉语连接词“和”、“跟”为例进行并列名词短语语义的研究。首先研究“和”、“跟”的抽象类义,然后研究并列名词短语“P和Q”、“P跟Q”的聚合意义、分布意义及其相关的词汇标记,并将汉语的“和”、“跟”与英语的and、with进行了比较,目的在于为中文信息处理中的介词、连词兼类消歧及机器翻译提供语言学的支持。 第五章 “并”、“又”、“也”的语义研究 本章研究了“并”、“又”、“也”的抽象类义及逻辑语义。提出中文信息处理中“并(非)”等词的处理策略。 第六章 “还”的语义研究 本章抽取出“还”的两个抽象类义:[+增量]和[+相反],研究了不同情境中“还”的这两个核心义素的析取及与情境参数的合取。并将“还”与“再”、“又”、“更”进行比较,尝试建立同义连接词的区分模式。另外将“还”与still进行了比较,为机器翻译系统选词模型的建立提供参考。 第七章“就”、“才”的语义研究从“就”的本义出发,提取出“就”的两个抽象类义【+向上〕、〔+接近〕,研究了“就”的两个抽象类义的析取及与情境参数的合取模型。并将“就”与“刁‘”及英语only比较,进一步得出结论:“就”的语义特征是〔最近/极限连接〕。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连接词“就”的逻辑语义。“才”的抽象类义为【十初始〕,抽象类义与情境参数的合取模型。最后研究了连接词“才”的逻辑语义。 第八章“都”的语义研究从“都”的本义出发,提取“都”的两个抽象类义【+汇聚〕、【+共有〕。“都”的抽象类义的析取及与情境参数的合取。最后研究了连接词“都”的逻辑语义。 第九章余论后续研究及将要解决的问题.语义研究及语义知识描写的形式化方面还须更进一步,并且力求更系统化。进一步加强将句法描写与语义描写结合起来,使得语义描写能够在句法分析与句子的自动生成上真正有效。 本论文是在陆汝占教授提出的构造汉语内涵逻辑语义模型的思想指导下,对汉语连接词语义知识描写的一种全新的探索。该研究主要面向中文信息处理,这是连接词研究的一种新视角。在研究方法上也不同于以往的连接词研究,有许多未知的东西有待进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