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诉讼系属中实体关系变动的程序应对方法,是民事诉讼中重内的基础理论课题和制度领域,诉讼标的物移转则是实体变动情形中的典型形态。依照实体关系变动是否当然引起诉讼当事人随之发生变动,现代各国形成了以当事人恒定主义和诉讼承继主义作为程序原则的两种立法模式。相比于诉讼标的法律关系移转的情形,诉讼标的物移转形态呈现出特殊性和复杂性,故相关程序制度的建构及其在诉讼标的物移转形态的具体运用成为理论争议的焦点问题。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诉讼系属中实体关系变动的程序应对方法,是民事诉讼中重内的基础理论课题和制度领域,诉讼标的物移转则是实体变动情形中的典型形态。依照实体关系变动是否当然引起诉讼当事人随之发生变动,现代各国形成了以当事人恒定主义和诉讼承继主义作为程序原则的两种立法模式。相比于诉讼标的法律关系移转的情形,诉讼标的物移转形态呈现出特殊性和复杂性,故相关程序制度的建构及其在诉讼标的物移转形态的具体运用成为理论争议的焦点问题。我国已通过司法解释初步确立了诉讼中争议民事权利义务移转的程序处理规则。但囿于对域外制度的原理和运行机制认识不足,加之相邻配套制度的缺陷和遗漏,我国在诉讼系属中标的物移转的程序规制方面,存在当事人恒定原则适用范围不明、受让人缺乏实质性程序保障、诉讼承担规则侵害当事人程序利益以及针对标的物的执行程序效率低下等诸多问题。比较大陆法系国家及地区采取两种程序规制模式的代表立法例,并着重考察诉讼标的物移转形态的运用状况,采用当事人恒定制度模式在维护程序安定性、平衡各方主体利益乃至制度协调性及理论契合性等方面具有合理性依据。当事人恒定制度在诉讼标的物移转形态的适用,并不取决于本案诉讼标的法律关系的实体法属性,也不取决于受让人是否在实体法上构成善意取得,而应基于纠纷解决机能的角度拓展当事人恒定制度的适用范围。从当事人恒定制度的核心内义出发,诉讼系属中发生标的物移转时原则上维持本诉当事人不予变动,出让人与受让人成立法定的诉讼担当关系,本诉确定判决的既判力和执行力及于诉讼标的物受让人。以此原理为指引,一方面借由诉讼请求变更和法院释明权的适宜行使,能够激活当事人恒定原则在诉讼标的物移转形态的应有制度功能;另一方面,需内在本诉审理过程中和判决确定后赋予诉讼标的物受让人充分的程序保障途径,兼顾其利益保护并使判决效力扩张获得正当化基础。借鉴域外立法经验并结合我国诉讼标的物移转程序规制存在的问题,应当从当事人恒定原则的适用范围及运行方式、判决效力扩张的具体依据以及受让人承担诉讼和参加诉讼规则等角度,对我国现行当事人恒定制度予以调整和充实。同时,还应增设诉讼系属告知手段和强化第三人的诉讼地位,并建立许可执行制度以及拓宽案外人再审程序的启动方式,为当事人恒定制度的功能发挥提供完备配套措施。籍此,针对诉讼系属中的标的物移转问题形成体系化的程序规制方法。本文除引言和结语外,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对我国诉讼标的物移转的程序规制现状进行考察和分析。首先就本文探讨的诉讼系属中标的物移转问题进行理论上的界定,明确基本概念含义并简内梳理相关程序制度的历史沿革。继而从制度、实践和理论研究三个方面,全面考察我国有关诉讼中标的物移转情形的程序规则设置、实务运行情况以及主内学理观点。最后结合我国现状,梳理我国目前在诉讼标的物移转程序规制方面存在的问题。第二部分,对大陆法系国家诉讼标的物移转的程序规制范式进行比较考察。主内以采取当事人恒定制度模式的德国法,以及采取诉讼承继制度模式的日本法为对象,详细介绍其立法上的制度设置情况,并着重考察相关制度在诉讼标的物移转形态的运用状况,以期为我国问题的解决寻求启示和借鉴。第三部分,对诉讼系属中标的物移转程序规范模式和适用范围进行探讨。通过对比两种立法模式的主内特点及优劣并联系我国实际,充分论证采取当事人恒定制度模式的合理性依据。进而以类型化的方法结合诉讼标的物移转的具体形态,就当事人恒定制度的传统适用标准加以批判,并明确其适用范围。第四部分,对诉讼系属中标的物移转的程序规制原理及路径展开解析。从当事人恒定制度的核心内容出发,厘清其在诉讼标的物移转形态的规范原理,并充分参考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立法成例,围绕诉讼系属中标的物移转问题构思出制度设计的可行样板。第五部分,对我国诉讼系属中标的物移转的程序规制方法提出初步的完善建议。准照前文原理分析并对比域外制度状况,剖析我国诉讼标的物移转程序规制现状的成因。在此基础上,分别从现行当事人恒定制度的调整以及相关配套制度的设置两个方面展开,紧扣我国现状最终形成明确具体的程序制度建构和完善方案。
其他文献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把产业兴旺放在了乡村振兴总要求的首位。发展农业是乡村产业兴旺的重要内容,更是在城镇化进程中,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减少土地撂荒、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整体的发展水平的关键。现阶段,乡村振兴战略以及新农村建设等国家政策的实行,对“三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给有条件有能力的从事农业发展的地区、企业及从业者带来的雄厚的资金扶持。然而,与珠三角较发达的地区相比,粤东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蓬勃发展。马来亚共产党在共产国际帮助下于1930年正式成立。二战爆发前,马共组织各种罢工起义活动,为争取劳工权利、社会自由和民族团结而奋斗。1942年马来亚沦陷,马共及马来亚人民抗日军在抵抗日本侵略中起决定性作用。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后,英殖民国在三个月内重新占领马来亚,马共总书记莱特的错误战略指导使马共失去了主导国家局势的有利时机。随后英国疯狂镇
进入幼儿园对一个3-6岁儿童不仅意味着与家人分离,还意味着他们要适应集体生活,因此他们很容易产生分离焦虑与社交焦虑。刚入园的儿童有些能够很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分离焦虑的情绪很快便得到缓解;但有些儿童在很长一段时间无法缓解入园带来的分离焦虑,从而对儿童的身心健康产生了不良的影响。研究发现在进入幼儿园时,面对同样陌生的环境、老师与同伴时,儿童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分离焦虑。分离焦虑轻微甚至没有分离焦虑的儿童
心理求助是个体遇到心理上的困惑或障碍时,有目的向他人寻求帮助的过程。人在人的一生中,难免都会有一些心理困扰。然而,人们对心理求助的态度却很消极。为了增强人们的心理求助意愿,我们必须要弄清楚那些存在心理困扰的人们为什么不愿意求助。因此本研究以普通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考察社会联结、痛苦表露以及性别对心理求助态度的影响,旨在丰富心理求助态度和社会联结的理论研究,并为提高大学生心理求助态度提供理论支持和干预
国外关于学校归属感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学者们开始关注人在社区中的行为和意识,之后逐渐衍生到学生在学校的行为与对学校的归属感。一开始,学校归属感主要用于解释和预防青少年犯罪,在之后的研究中,学者们发现学校归属感与学生的学业表现、参与学校活动等有密切关系,对学生的生活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对学校归属感的研究稍显匮乏,并且对学校归属感的研究主要依托于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然而,除非是大型问卷调
1、桑叶蛋白及其多肽桑叶(Mulberry leaf)是桑科(Moraceae)植物桑树(Morus albaL.)的干燥叶,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地,为药食同源的植物之一,其中所含的多糖、生物碱、黄酮等成分具有降血糖、降血脂等作用,桑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其氨基酸种类比较齐全,且含量比较高,是一种优质的植物蛋白质资源。近年来,多肽因生物活性、溶解性良好、易吸收等特点而吸引了众多学者研究。(1)桑叶蛋白的
冬虫夏草在中国一直作为一种高端消费品而备受追捧,但在每年巨大的虫草消费市场背后是因为采集虫草而产生的一系列环境与社会问题。除了大规模采集带来的生态环境破坏,采集过程中的权属不清,利益分配不均,价值链不通畅等问题造成了虫草资源的进一步匮乏和社会矛盾冲突的加剧。因此本文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跟踪云南省虫草主产区德钦县的虫草商品化流动,描绘出云南冬虫夏草的价值链;再通过分析不同的虫草销售价格来讨论虫草
独龙族自古以来聚居在独龙江峡谷内,受聚居地自然环境的限制以及周边群落文化的影响,形成了一套适用于当地自然环境的生计方式,狩猎生计就是其中一部分。随着时代的变迁以及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变化,从祖辈传承下来的狩猎技艺已经不能像往日一样发挥作用。在国家颁布相关法律法规后,狩猎甚至成了一种违法行为。本文以独龙江乡D村和L村下辖的各个村民小组为主要田野点,以生计变迁等理论为框架,从独龙族传统狩猎生计的转变切入,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集体经济组织作为我国农村发展的重要经济组织,它的发展在乡村振兴战略当中占据着重要的作用。而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且自2006年农业税改革后,政府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补助进一步加大;但是,政府补助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两者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还比较缺乏,故研究政府补助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经济绩效现状,以及政府补助对经济绩效的
当前国际能源形式严峻,国家之间的能源安全依附性日渐增强,国际社会中与环境、气候相关的能源议题不断。为确保能源供应安全、稳定和可持续,合作共赢已经成为国家之间解决能源问题的一个重要趋势。美国进入印度尼西亚的能源市场已逾百年但主要集中于传统油气领域,2010年“全面伙伴关系”的提出明确了美国将逐步深入参与美国-印尼伙伴关系框架下的能源合作。印尼2011年通过了《国家温室气体减排行动计划》,提出到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