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沥青中新旧沥青混溶过程的微观分析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gm5w56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沥青再生技术而言,再生中新旧沥青的混溶过程是一个关键问题,其直接影响着合适的新沥青胶结料等级及其用量的确定,并对保障沥青再生效果及沥青路面的路用性能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从分子尺度构建新旧沥青混溶模型,在微观模拟新旧沥青混溶过程的同时,计算分析再生沥青的宏观物理性能。主要研究如下:首先,选择平均分子模型构建基质沥青分子模型,采用添加官能团表征老化的方式构建老化沥青分子模型,选取芳香和链状两种分子模型作为再生剂分子代表,分别构建了基质沥青、老化沥青和再生剂老化沥青的晶胞模型。在模拟中使用COMPASSⅡ力场、NVT和NPT系综,并施加周期性边界条件,采用Nose-Hoover法控制温度、Andersen法控制压强,采用Atom based法计算范德华非键作用、Ewald法计算静电非键作用。其次,对所构建的沥青和再生剂分子模型进行热力学性质的验证,计算其密度、表面自由能、内聚功、内聚能和溶解度,将计算结果与已有实验数据相对比,发现模拟数据结果均在合理范围内,表明所构建的模型能够较好地表征沥青和再生剂材料的特性,适用于接下来的模拟计算。然后,基于实际工程中再生沥青的过程,通过构造新旧沥青双层模型,对新旧沥青和再生剂相互扩散的过程进行模拟。从热力学性质角度出发,计算分析了双层模型的密度与相对浓度;从能量角度出发,计算分析了双层模型的范德华势能、电势能和相互作用能,探究了新旧沥青混溶过程,并分析了温度及再生剂对混溶过程的影响。最后,构造了再生沥青混合模型,从微观角度对再生沥青的性能展开了一系列研究,通过计算扩散系数、径向分布函数和相互作用能等参数,探究了影响再生沥青性能的因素。研究表明,基质沥青的分子迁移速率大于老化沥青,升高温度及添加再生剂均能增大沥青分子的扩散系数。老化过程会削弱沥青分子的自聚集现象,而添加再生剂一定程度上能够恢复老化沥青分子的自聚集趋势,并且使新旧沥青分子在彼此周围均匀分布。添加再生剂会减弱新旧沥青之间的相互吸引,再生剂掺量越大,新旧沥青间的相互吸引越弱,而再生剂与老化沥青间的相互作用则增强。
其他文献
膜分离技术是一种新型高效的分离技术,非常适合现代工业,具有节能,提高生产效率,物料再利用和环境友好的特点,离子交换膜作为膜分离技术中的重要组成,现已广泛应用于资源回收利用、水处理、燃料电池和海水淡化等领域。非均相膜具有生产工艺简单、生产过程污染小、价格低廉的特点,现有非均相膜的性能缺陷很大的局限了其应用范围,因此本文首先采用硅烷交联聚乙烯作为膜骨架,选用001×7、001×12和D001型三种不同
调查发现,初中化学问题解决中定量计算题型,特别是差量计算题型,难度较大,最容易产生解题障碍,导致学生丧失解题的兴趣与信心。美国学者梅克(J.Maker)教授提出的“问题连续体”理论能够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有益启示。因此,本文重点研究“问题连续体”在初中化学差量计算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以期解决化学定量计算特别是差量计算教学中遇到的难题。本论文包括如下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本文绪论。主要介绍了本文选题背景、
武汉市某基坑工程开挖面积大,工程桩数量多,在施工过程中考虑工程桩对基坑位移的影响非常必要。为此,对该基坑工程中心岛法开挖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并采用5种不同工程模型进行
关于指法的小论文(为之后的装饰音小论文作准备)本书中的指法标号,大指为1,因此双手的指法为左手:5、4、3、2、1;右手:1、2、3、4、5(当时有着不同的指法标号系统,比如有的系统称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民精神需求的提高,乡村旅游逐步流行起来,江西省婺源县理坑古村落作为仕宦名村同样吸引了大量游客的关注,其村落旅游逐步发展。这种情况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理坑古村落的经济发展,提高了村民的经济收入,但也对村落本身造成了生态破坏和环境破坏,如何使理坑古村落正常发展旅游经济又能对其保护性开发成为一个不得不慎重对待的问题。本方案将深入了解理坑古村落的肌理、地域文化和组成部分,总结出地方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