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脆弱与经济落后具有孪生性。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制约着经济活动的范围与强度,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区域性的贫困问题。在旅游资源具有相对优势的区域,以不破坏生态环境为前提,对其进行合理开发就成为提高当地居民收入水平和解决贫困问题的有效途径。然而,作为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议题,区域性贫困消除问题一直未能作为旅游开发项目的核心内容来对待,并且旅游开发活动的目标通常被集中在努力获取最大数量的经济收入上,而贫困人口的经济利益与发展机会方面的潜力往往被忽视,甚至使旅游目的地的贫困人口由于技能与资金的短缺而被孤立在旅游开发活动之外。地处西北内陆的甘肃省生态环境脆弱,经济社会发展较为落后,但旅游资源相对丰富。对其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进行深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旅游开发与区域性贫困消除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论文首先阐述了国内外旅游资源开发方面的理论与实证进展;利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甘肃省旅游资源的基本态势进行判断,从其开发历史、现状特征、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利用时间序列与截面资料对甘肃省的贫困问题进行综合分析,认为采取旅游开发方式对消除甘肃的贫困问题具有相对的比较优势,有利于贫困人口发展的PPT战略具有很大适用性;以甘南藏族自治州为基本案例,采取社会调查方法对该州居民的旅游开发效应与感知进行分析,深入探讨了甘肃生态经济脆弱区PPT战略与贫困消除问题之间的关系及以贫困人口参与为核心的旅游开发战略。通过对甘肃省旅游资源开发的综合集成研究,深化了对该省旅游资源特征、分布、开发潜力等基本要素的感性与理性认识;通过对典型案例中旅游开发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剖析,阐明了生态经济脆弱区域旅游产业发展与贫困问题相互作用的内在联系;提出了旅游开发与管理的优化模式及生态经济复合系统调控途径,为区域生态经济政策的设计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