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01年日本通产省发表白皮书,称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以来,关于“中国—世界工厂”的评述层出不穷。海内外的专家、学者纷纷著书立说,站在不同的角度和立场对此问题发表观点,从而掀起了一场关于中国制造业国际地位的大讨论。五花八门的结论,引发了笔者对此问题的思考。入世5年之后,新的国际环境对中国制造业有了怎样的影响,中国制造业有了怎样的变化,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地位是否有了提高。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当务之急应该是什么等等。本着回答上述问题的意图,本文将以介绍“世界工厂”的由来为起点,分析介绍海内外专家、媒体关于“中国—世界工厂”的不同观点和看法,随后搭建起文章的主干骨架。除对中国是否为“世界工厂”提出自己的看法外,本文将重点对中国制造业的基本情况、以及中国制造业在新的国际分工体系下的地位进行详细论述。文章将以曾被称为“世界工厂”的两个国家英国和美国的历史发展为线索概括工业化时代“世界工厂”的涵义,然后结合当代全球经济的背景,赋予“世界工厂”在信息化时代的新内涵。之后回归到中国制造业的现实情况,从发展速度和规模、出口规模、产能和产量三个方面分析中国制造业已取得的巨大成就,同时从制造业出口占世界的比重、出口结构、科技水平、企业和品牌这几个方面指出中国制造业同世界先进制造水平的差距。接下来以“世界工厂”的新涵义为依据,结合当代国际分工的新特点,对目前中国制造业的国际分工地位进行初步分析,然后运用实证方法对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做出判断,以期进一步检验之前关于国际分工地位的分析结果。最后,根据以上取得的结论,提出提升分工地位是中国制造业未来发展之路。并从中国制造业近、中期的战略定位和战略对策两个方面提出中国制造业发展的政策建议。在分析方法上,本文采用归纳演绎及实证分析相结合,实证分析为主的方法,站在更为广阔的时间和空间的纬度上对问题进行讨论,力求文章的探讨更加具有普遍性和实用性。在数据的采集和选取上,力求使用近两年的最新数据,使文章的结论更具可信性和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