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古时期,士族作为一个特殊的阶层,在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表现活跃,占据着社会的高层。除了我们熟知的琅琊王氏、博陵崔氏、范阳卢氏等第一流高门之外,还有许许多多的次等士族,以往学界对他们的关注度不够。范阳张氏就是中古时期的次等士族之一,对其兴起、衰落过程的研究有助于加深我们对中古士族社会的理解。全文分三章。第一章主要探讨张姓的起源和魏晋时期张氏范阳郡望的形成及其发展特征。张姓起源有三种说法,其中郑樵“以字为氏”的说法,我们认为相较其他两种而言更为可靠。战国至秦汉,张姓由原晋国区域向外扩散。有一支张氏至迟在魏明帝太和六年迁往范阳方城(时范阳尚为县),这支张氏从张华这一代开始发迹。张华寒素出身,但凭借才华以及乡里网络进入到执政的曹魏司马氏集团。西晋时期,张华与晋武帝关系密切,政治与社会地位不断提升。这一时期范阳张氏家族整体上发展不充分、不平衡,整个家族的发展与家族重要人物张华的仕途升降息息相关,而张华个人的仕途又与他和晋武帝的关系密切相关,这是魏晋时期范阳张氏发展的最大特征。魏晋时期,范阳张氏跻身士族之列,但其与济阴卞氏的联姻表明这支张氏家族的社会地位并未达到与其政治地位相媲美的高度。张华与晋武帝关系不稳定,导致张华仕途倏起倏落,进而影响到这一支张氏向高门士族发展的步伐。第二章主要考察了范阳张氏在东晋南朝时期的发展过程。八王之乱中,张华家族遭遇巨大打击,几被族灭,这使得范阳张氏向高门士族迈进的步伐中断。本就发展不充分的范阳张氏迅速衰落下来,人物凋零。永嘉之乱中,范阳张氏南迁。南迁后的范阳张氏由于家门衰微,往往需要依靠家族重要人物支撑门户。南朝刘宋时期张穆之政治前途可期,但不幸早世,使得范阳张氏重新崛起之路中挫。从根本上改变这一局面的是范阳张氏与兰陵萧氏齐梁房的联姻。刘宋初年至萧氏后梁这几百年时间里,两家世代通婚,结成了紧密的联姻关系。范阳张氏借助兰陵萧氏的崛起迅速发展起来。张弘策在萧衍建国的过程中居于极为重要的地位。萧梁建立以后,范阳张氏成为外戚,政治与社会地位得到巨大提升,具体表现在范阳张氏的起家官、历官均是当时照例由高门士族出任的清流官职,其间家族人才辈出。与之前家族衰微、仅有一两个重要人物支撑门户不同,此时范阳张氏的家门兴盛。如张弘策之子张缵与张绾在当时政治地位很高,上朝时相对而坐,成为一时之荣耀。张缵才华横溢,声名甚至远播北朝。更为重要的是范阳张氏在此时进入到了官修士族谱中,在反映南朝士族升降的《百家谱》中位列新入谱士族的第一位。不过萧梁已经是中古士族社会的后期,整个士族阶层处于衰落趋势中,梁陈间的几次社会动荡及战祸沉重打击了南朝士族群体。范阳张氏凭借与萧梁皇族的姻亲关系得以保全家门,辗转寄身于江陵元帝政权、萧氏后梁政权。入隋后,范阳张氏凭借与杨广妃萧氏的亲属关系,进入到晋王府藩邸中。虽然范阳张氏依然能够仕宦不绝,但家族整体的政治与社会地位非昔日可比。第三章我们讨论了范阳张氏在唐初的发展,包括唐代诸多显赫张姓家族对范阳张氏的伪冒和攀附以及唐代张姓郡望的升降等情况。通过考察《张贤墓志》,我们看到隋唐之际范阳张氏未能在动乱中维持家门,张贤在入唐以后沦为了普通士人。虽然范阳张氏与兰陵萧氏的姻亲关系的影响犹在,如宋国公萧瑀与志主张贤的关系密切,但似乎并没有为此时的范阳张氏在政治上带来直接助益,入唐之后范阳张氏寂寂无名。不过范阳张氏家族虽然衰微,但张姓范阳郡望在当时社会上还是有着一定的影响力。唐代重臣张柬之、张说、张去奢、张嘉贞、张九龄等家族均以“范阳”为本家族郡望,不过通过对相关正史、墓志记载的分析,我们发现这些家族均是伪冒和攀附。这些知名的张氏家族伪冒、攀附范阳张氏恰恰反映了张氏范阳郡望依然在社会上存在一定影响力,张氏范阳望并没有随着范阳张氏主体家族的衰微销声匿迹。唐代张姓郡望中比较有影响力的除了范阳望之外,还有南阳、清河、吴郡、敦煌等望。这些郡望在唐代社会中的影响力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唐初张姓南阳望影响力最大。到了唐中期及其以后,南阳望衰落,清河望崛起,并反超了南阳望,成为了张姓首望。唐中期以后,张姓墓志中清河望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反映出唐代张姓士人越来越倾向于选择清河望作为自己的郡望,清河望逐渐成为所有张姓士人共同选择并享有的郡望。这一过程中,作为张姓次级郡望的范阳望,影响力不及南阳望与清河望,它在玄宗时期凭借那些伪冒、攀附范阳张氏的家族的影响力,地位有所提升,但不久之后又衰落下去,并逐渐从历史文献中隐没不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