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研究蒙古族人文价值和审美价值通过蒙古族图案在公共设施中的展现,将图案的形态化语义转化为公共艺术设计语言进行传达。内蒙古地区是中国最大的少数民族自治区,其传统图案在艺术造型的各个方面都有深入影响。本文主要着眼于蒙古族图案在公共设施设计中的运用,是因为公共设施是公共艺术设计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与公共环境的不可或缺性使得其成为公共艺术设计语言传达的重要媒介,它在现代社会城市空间随处可见,有实用和审美的双重功能,所以是美观与实用,精神功能与物质功能发挥的良好载体,对公共艺术设计研究,尤其是中国传统特色艺术形式在公共艺术中的发挥有着重要价值。在论文阐述过程与研究思路上,文章首先简述了蒙古族图案在公共设施设计中的运用这一课题的选题意义,蒙古族图案是地方文化凝练的形式化语义,将其形式运用到内蒙古地区的公共艺术建设中对于内蒙古地区的精神文明建设有着重要作用。在具体的运用方法上,笔者参考了中国建筑装饰先驱常沙娜老师的科研成果和实践运用经验,研究了常沙娜老师“花开敦煌”艺术展中将传统图案与现代设计结合的方法,并应用到本专业的理论研究中。其次秉着“若要应用传统图案,必先对其形式和特征有所了解”的研究理念,文章以图案元素、组成形式、构图特征、用色倾向等几个层面对蒙古族图案的装饰特点进行分析,结合在内蒙古各个博物馆中拍摄的传统工艺品、牧民生活用品等材料,阐述了图案在物体上装饰的特征,展现形式,构图特点等。再次,为了更好的了解蒙古族图案在内蒙古的使用现状,更切合实际的解决问题,作者调查了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鄂尔多斯市,赤峰市3个地级市以及锡林郭勒、巴林左旗,等地区的公共设施设计。以形式美的规律以及公共艺术理论对现存的设计设施进行分析,归纳出常见的表现手法,如装饰中浮雕的运用、曲线的运用、色彩的运用等。并对其中体现的问题与不足进行剖析。最后,笔者试图深入思考传统艺术与现代设计的在融合中的结合点和矛盾点,对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阐释了现代设计中的抽象美与传统图案中的具象美的区别;深入思考了传统工艺制品的制作者——蒙古族手工匠人,与现代公共设施的设计者——设计院校毕业的学生在思考方式上的区别。在论文的最后一章,笔者总结出解决目前公共设施造型问题的实际方法,并展望未来内蒙古地区公共艺术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