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试图回答一个很简单的问题,《成唯识论》中有没有反驳(据说由)胜论提出的“假必依真难”?作者在文中说明,《成唯识论》直接面对这个问题的反驳上,没有成功;《成唯识论述记》作为《成唯识论》最直接和权威的注疏中,提出了两个唯识中词与物关系的设想,《成唯识论述记》中的这两种设想,包含反驳‘假必依真难’的概念,却没有使用。冈此,《成唯识论述记》中也没有反驳假必依真难。
“假必依真”问题的轮廓如下述。《成唯识论》解释“假说我、法”为“识的见分、相分相似我、法”。胜论和小乘对于这句话读为“识的见分、相分相似丁我、法”。根据胜论自己的词物关系原则,这个命题意义的获取被分析为依靠三个元素。这三个元素是:识的见分、相分的存在,我、法的存在,前两项所共有的性质。由于成论承认“见分、相分相似我、法”这个命题成立,因此必须接受我、法的存在。这就是“假必依真难”。
胜论提出这个挑战依靠的原则是句子中的词有意义,依靠于它所说的物的存在,这可以被称为词与物的平行关系。《成唯识论》和《成唯识论述记》都没有面对假必依真难的过程说明如下。《成唯识论》中反对胜论的部分,成功说明了胜论的观点不能解释隐喻,但这与“假必依真难”无关。《成唯识论》中反驳小乘的“假说依三法立”中,将小乘观点解释为词包含物的本性,与“假必依真难”无关。《成唯识论述记》中用“串习”连接“能诠、所诠、真事”的努力,在分析之卜,会导致词与物的平行关系;《成唯识论述记》中用“亲所缘缘、疏所缘缘”配对“所诠、真事”的解释,导致词与物的平行关系。
依靠《述记》的解释,《成唯识论》在解释或暗示词物关系的其他地方,词的意义的生成都被设想为直接指物。这造成词只能靠描画所指的物而获得意义,甚至,名由丁包含所说物的形象而能制造物。冈此,《成唯识论述记》中的词物关系的结论与胜论相同,都是词与物的平行关系;所以,《成唯识论述记》和《成唯识论》不会真止面对胜论的“假必依真难”。
以上,是对“假必依真难”作为问题所牵引出的对唯识反驳的分析,其反驳火败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的解释。但通过考察《述记》中“共相”的概念,‘体”和“义”的区分等,可以设想一个“反驳假必依真难”的方式。我在文中用最基本的逻辑工具,解释假说命题的意义,给出一个既符合唯识概念、框架、结论,又应对“假必依真难”的回答。
“假必依真”问题的轮廓如下述。《成唯识论》解释“假说我、法”为“识的见分、相分相似我、法”。胜论和小乘对于这句话读为“识的见分、相分相似丁我、法”。根据胜论自己的词物关系原则,这个命题意义的获取被分析为依靠三个元素。这三个元素是:识的见分、相分的存在,我、法的存在,前两项所共有的性质。由于成论承认“见分、相分相似我、法”这个命题成立,因此必须接受我、法的存在。这就是“假必依真难”。
胜论提出这个挑战依靠的原则是句子中的词有意义,依靠于它所说的物的存在,这可以被称为词与物的平行关系。《成唯识论》和《成唯识论述记》都没有面对假必依真难的过程说明如下。《成唯识论》中反对胜论的部分,成功说明了胜论的观点不能解释隐喻,但这与“假必依真难”无关。《成唯识论》中反驳小乘的“假说依三法立”中,将小乘观点解释为词包含物的本性,与“假必依真难”无关。《成唯识论述记》中用“串习”连接“能诠、所诠、真事”的努力,在分析之卜,会导致词与物的平行关系;《成唯识论述记》中用“亲所缘缘、疏所缘缘”配对“所诠、真事”的解释,导致词与物的平行关系。
依靠《述记》的解释,《成唯识论》在解释或暗示词物关系的其他地方,词的意义的生成都被设想为直接指物。这造成词只能靠描画所指的物而获得意义,甚至,名由丁包含所说物的形象而能制造物。冈此,《成唯识论述记》中的词物关系的结论与胜论相同,都是词与物的平行关系;所以,《成唯识论述记》和《成唯识论》不会真止面对胜论的“假必依真难”。
以上,是对“假必依真难”作为问题所牵引出的对唯识反驳的分析,其反驳火败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的解释。但通过考察《述记》中“共相”的概念,‘体”和“义”的区分等,可以设想一个“反驳假必依真难”的方式。我在文中用最基本的逻辑工具,解释假说命题的意义,给出一个既符合唯识概念、框架、结论,又应对“假必依真难”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