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唯识论》与假必依真难

来源 :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eg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试图回答一个很简单的问题,《成唯识论》中有没有反驳(据说由)胜论提出的“假必依真难”?作者在文中说明,《成唯识论》直接面对这个问题的反驳上,没有成功;《成唯识论述记》作为《成唯识论》最直接和权威的注疏中,提出了两个唯识中词与物关系的设想,《成唯识论述记》中的这两种设想,包含反驳‘假必依真难’的概念,却没有使用。冈此,《成唯识论述记》中也没有反驳假必依真难。
  “假必依真”问题的轮廓如下述。《成唯识论》解释“假说我、法”为“识的见分、相分相似我、法”。胜论和小乘对于这句话读为“识的见分、相分相似丁我、法”。根据胜论自己的词物关系原则,这个命题意义的获取被分析为依靠三个元素。这三个元素是:识的见分、相分的存在,我、法的存在,前两项所共有的性质。由于成论承认“见分、相分相似我、法”这个命题成立,因此必须接受我、法的存在。这就是“假必依真难”。
  胜论提出这个挑战依靠的原则是句子中的词有意义,依靠于它所说的物的存在,这可以被称为词与物的平行关系。《成唯识论》和《成唯识论述记》都没有面对假必依真难的过程说明如下。《成唯识论》中反对胜论的部分,成功说明了胜论的观点不能解释隐喻,但这与“假必依真难”无关。《成唯识论》中反驳小乘的“假说依三法立”中,将小乘观点解释为词包含物的本性,与“假必依真难”无关。《成唯识论述记》中用“串习”连接“能诠、所诠、真事”的努力,在分析之卜,会导致词与物的平行关系;《成唯识论述记》中用“亲所缘缘、疏所缘缘”配对“所诠、真事”的解释,导致词与物的平行关系。
  依靠《述记》的解释,《成唯识论》在解释或暗示词物关系的其他地方,词的意义的生成都被设想为直接指物。这造成词只能靠描画所指的物而获得意义,甚至,名由丁包含所说物的形象而能制造物。冈此,《成唯识论述记》中的词物关系的结论与胜论相同,都是词与物的平行关系;所以,《成唯识论述记》和《成唯识论》不会真止面对胜论的“假必依真难”。
  以上,是对“假必依真难”作为问题所牵引出的对唯识反驳的分析,其反驳火败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的解释。但通过考察《述记》中“共相”的概念,‘体”和“义”的区分等,可以设想一个“反驳假必依真难”的方式。我在文中用最基本的逻辑工具,解释假说命题的意义,给出一个既符合唯识概念、框架、结论,又应对“假必依真难”的回答。
其他文献
政治义务问题是政治哲学上一个历久弥新的问题,它关系到国家的权威主张与公民的自主性要求之间的冲突,与政治合法性、政治正当性、自由、公民不服从等政治哲学问题都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这个问题在柏拉图那里就被明确地提出,在社会契约论那里得到了广泛讨论,在当代政治哲学中仍然备受关注。  本文首先通过辨析政治义务、政治合法性与政治正当性等概念,澄清了由这些概念混淆导致的理论上的混乱;然后分别考查了同意、功利、公平
学位
朱熹(1130~1200)《四书章句集注》凝聚了其一生学问的精神,体现了其对儒学思想在新时代的建构。朱子将儒学典籍打造成句句是真理的经典,其建构的经典解释中本末皆赅、逻辑严密、体系完备。本书在吸收古人及今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拓展出如话语体系、解释框架、概念诠释、文献征引、语文解读等多种分析思路,尝试解析出朱子四书原文解释与思想体系建构之间的一种错综复杂的关系。  从四书在历史上发展演变的情况来看
学位
以功利主义为哲学基础的自由主义在二十世纪遭遇严重挑战,罗尔斯尝试使用社会契约论来建构一种系统的正义理论以取代功利主义为民主社会提供更为恰当的道德基础。作为当代最有影响力的政治哲学著作,《正义论》的正义两原则的内容却是自由主义民主理论的常识:基本自由和权利、自由市场、最低福利保障,其独特性和贡献在于为这些内容提供了系统和深刻的证成,这就是纯粹程序正义的建立。纯粹程序正义具备两个特征:1.不存在先于且
条件句逻辑是哲学逻辑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自然语言中条件句的逻辑性质。根据传统的观点条件句可以分为两大类,直陈条件句与虚拟条件句,这两类条件句有着不同的逻辑性质。本文主要讨论虚拟条件句,所提到的条件句逻辑指的也是虚拟条件句逻辑。  本文主要从如下几个不同的角度研究条件句,第一个是非经典的角度,此处的非经典是指所讨论的关于条件句的一些逻辑系统中等值置换规则RE不成立。本文选择SDA作为刻画条件句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本土宗教。道教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对于当代人来说,如何从源远流长而又极其丰富的道教文化中吸收有益的成分是从事相关行业者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重要话题,对于非道教专业出身的人来说尤其如此。而道教宫观既是道教“形象化”的展示者和解答者,宫观文化就成为非道教专业出身的研究者迅速而全面地把握道教的一个极好的切入点。只有真正把握了道教文化的实质,道教文化的应用才不致于走偏方向。  本论文
学位
近二十几年来,学界关于道学思想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尤其是对程、朱、陆、王及其后学的研究,已有非常多的成果。纵观有宋一代,道学从北宋五子到朱陆之辨,经历了从开创到确立学派的过程,这一过程中有某些重要阶段,是目前研究尚存不足的地方。若是不对其作必要的研究,道学发展的脉络就会失去其连续性和一贯性。学界对于道学在渡江之后的展开和发展还缺乏深入的研究,该时期的思想是一个有待开发与拓展的研究领域。  张九成
学位
本篇论文的目的是为集合实在论以及基于这种数学哲学观点的哥德尔计划做辩护.  辩护的主要策略是论证集合实在论相比其它其他数学哲学思想对数学实践更好.这是一种价值论证.这种论证策略基于作者提出的审视诸数学哲学思想的全新视角,即考虑数学哲学思想与具体数学研究之间的实际关系.在本文的第五章,作者提出并定义了复复宇宙公理,且给出了该命题的一个一致性证明,即定理5.2.11.  在导论中,我先澄清了一些有关的
学位
本文以王船山晚年最有综合性的文本《张子正蒙注》为中心,来考察船山哲学。这需要细致分析《张子正蒙注》乃至船山易学、四书学等各方面的义理,并基于明末的历史境域、理学晚期的形态以及船山个人的生活,梳理出船山是如何反思理学、综合理学;文中也关注船山学对于后世的影响,从而呈现回归与转化两个方面。  在研究方法上,本文以文本分析为基础,通过对《张子正蒙注》文本的深耕细读,并基于《周易外传》《读四书大全说》《四
学位
在19世纪美国科学的发展史上,史密森学会是第一个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全国性科学组织,对美国早期科学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在系统掌握一手档案资料和二手文献的基础上,较为详尽地梳理了史密森学会的早期历史,并分析了其对于19世纪美国科学发展的开创性贡献。本文认为,史密森学会的成就离不开两个关键人物:詹姆斯·史密森的遗赠使得史密森学会得以诞生并奠定了基本理念;约瑟夫·亨利作为首任会长确定了史密森学
学位
这篇论文主要讨论的是胡塞尔在《被动综合分析》中的先验感性问题。胡塞尔对先验感性的讨论属于他的感知理论的一个方面。伴随着他的现象学思考从静态到动态的转变,胡塞尔对于先验感性的理解也从传统的形式一质料的二分模式下的低级层次,转变为时间意识中的质料原初综合活动。通过对于《被动综合分析》中的原初联想综合的分析,这篇论文一方面试图表明胡塞尔对自己静态现象学的阶段的感性理论的自我批评与修正,另一方面澄清胡塞尔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