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义务的道德基础研究

来源 :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qianji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治义务问题是政治哲学上一个历久弥新的问题,它关系到国家的权威主张与公民的自主性要求之间的冲突,与政治合法性、政治正当性、自由、公民不服从等政治哲学问题都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这个问题在柏拉图那里就被明确地提出,在社会契约论那里得到了广泛讨论,在当代政治哲学中仍然备受关注。
  本文首先通过辨析政治义务、政治合法性与政治正当性等概念,澄清了由这些概念混淆导致的理论上的混乱;然后分别考查了同意、功利、公平原则、感激和自然责任等主要的道德原则是否能够用来奠定公民政治义务的道德基础。本文的考查表明,这些道德原则似乎并不能用来为政治义务奠定道德基础,相反,借助于它们,倒有可能证明一个吊诡式的观点,即一般公民并不存在政治义务。
  政治义务作为服从法律的道德义务,既不同于基于利益考量的审慎义务,也不同于基于法律内容的价值考量的守法义务;作为道德义务,它也不同于法律义务。国家的政治合法性指国家的统治权利,是一个与公民的政治义务逻辑相关的概念。政治正当性是指国家所具有的价值和必要性,它与政治合法性、政治义务并没有必然联系。把政治义务看作不同的道德要求,就会产生证成政治义务的不同进路。
  如果把政治义务看作严格意义上的义务,便可以考虑是否能够将政治义务建立在同意和自愿主义的公平原则的基础之上。为此,可以借助的思想资源有洛克的同意理论和哈特、罗尔斯的公平原则理论。他们的理论能有效地调和国家权威与公民自主性之间的冲突,不过由于现实政治生活中很少有公民对国家的统治与法律表示过同意,也很少有公民主动接受过国家带来的好处,因此这两种道德原则都能够用来证明大多数公民并不负有政治义务。
  如果把政治义务理解为一种自然责任,便可以考虑是否可以将政治义务建立在功利、正义的自然责任或者乐善好施的责任的基础之上。为此,可以借助的思想资源有功利主义尤其是休谟的理论、罗尔斯的理论以及威尔曼的理论。除了功利主义所主张的促进功利最大化的责任之外,大多数自然责任都能够作为有效的道德要求。不过,自然责任是作为道德行动者而非特定政治共同体的成员对所有道德行动者而非仅仅对特定政治共同体及其成员所负有的责任,这种责任反对仅仅把忠诚献给某个特定的政治共同体。因此,基于自然责任,有理由主张,对大多数公民而言,并不存在一种作为特殊道德要求的政治义务。
  除此以外,借助于感激和非自愿主义的公平原则这两种特殊的道德原则,也难以确立起公民的政治义务。它们即便能够确立起道德要求,但是由于这种道德要求并不具有特殊性,因此并不是所谓的政治义务。
  对政治义务的否定并不意味着对国家正当性与必要性的否定,也并不意味着公民可以肆意地违反法律甚至推翻国家的统治。大多数公民虽然没有政治义务,但是却有其它道德和非道德的理由去做法律所规定的事。因此,没有一般性的政治义务的政治生活是可能的。
其他文献
通常认为马克思哲学是超越了“解释世界”的“改变世界”的哲学。但在探究这一问题时却经常把研究重心置于“解释”与“改变”的区分,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马克思哲学的“世界”概念与以往世界概念的根本性区别。这正是本文关心的根本问题:什么是马克思所理解的“世界”概念?它和马克思的哲学革命有何本质关联?基于对“世界”概念的哲学史考察,立足于马克思的经典文本,从马克思的“世界”概念入手,重新理解马克思所实现的哲学
学位
作为资本主义日臻完善时期出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其诞生的初衷便是关于其产生时代的彻底批判,而这样的一种批判其理论内核又是资本主义关于人本身的核心诉求和终极理论归宿。资本主义支柱本身的不完善性以及其作为启蒙主义胜利成果的不彻底性又在最根本的意义上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广阔的理论空场和值得发挥的余地,而这正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由以发轫的源头,在这样的意义上,马克思主义哲学无疑是以启蒙理性真正的继承者和继续发展
齐白石在绘画、诗词、书法、篆刻上都取得卓越的成就,自成一家,尤其在绘画上的创新与突破更为世人所赞赏。本文从齐白石绘画的模仿探索期、冷逸孤独期、衰年变法期等三个时期开始做基础研究,并分析齐白石艺术、哲学与人生思想发展。齐白石艺术思想由求形似到神似的过程,与其学习绘画过程相关。可以分为芥子园画谱学能、藉石涛八大体妙、自我创新以求神等三阶段;哲学思想发展则由儒、道、释三家着手,大致可分为从儒家入手、由道
学位
《春秋繁露》是否为董仲舒所作虽然受到了宋人和海外学者的广泛怀疑,但是学界仍多不加辨析地利用《春秋繁露》来研究董仲舒思想。为了克服以往学界不重视相关材料辨伪,分割董仲舒的春秋公羊学、天人之学与其政冶主张,忽视对其春秋公羊学义理系统的研究的缺点,本论文首先详细考辨了《春秋繁露》各篇的基本情况和作者,然后以董仲舒《贤良对策》中向汉武帝提出的更化汉代政治的建议为问题域,探讨董仲舒是如何融合春秋公羊学和天人
学位
希波主教奥古斯丁终生都在思考婚姻与家庭问题,而他的思想不仅直接冲击了古罗马的家父长制传统,更对西方中世纪和现代的社会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遗憾的是,西方学界至今都没能从哲学上澄清,奥古斯丁的学说在什么意义上塑造了基督教甚至现代的婚姻和家庭观念。本文的研究主题是婚姻与家庭,不过,行文并没有局限于这两个概念,而是尽量将它们放在奥古斯丁的整个思想体系中来考察,目的在于探讨希波主教如何改变了罗马的传统,又
学位
“火”是西方思想史上一个重要的哲学概念。从古希腊自然哲学开始,“火”概念始终保有“活的”、“主导性的”、“驱使物体运动的”、“引发物质变化的”一类含义。对于火的应用和观察贯穿于从古代冶金活动到17世纪末巴黎科学院的标准化蒸馏实验的漫长化学史。拉瓦锡之前的化学家表现出一种普遍倾向:将哲学概念“火”纳入他们努力建构的化学理论之中。本文分析和追溯了“火令反应变化发生”这一观念在帕拉赛尔苏斯派、波义耳、翁
学位
礼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文化区别于世界上其它文化的主要特征。作为中国古代思想之集大成者、宋代理学的主要代表,朱子对于礼有着颇多的讨论。研究朱子的礼学思想,有助于了解朱子在建构其理学体系的时候从古代礼文化当中吸收了哪些元素,以及古代的礼文化经过宋代理学的洗礼有着哪些变化和发展。  本文首先讨论了朱子对于三《礼》的看法。朱子认为三《礼》不是学者为学所应当首先研究的对象,对四书的学习应在
学位
作为《春秋繁露》一书总纲目的《俞序》篇断言孔子作《春秋》是目的在于“上探正天端,王公之位,万民之所欲,下明得失,起贤才,以待后圣”,并引孔子之言日:“吾因行事,加吾王心焉,假其位号,以正人伦,因其成败,以明顺逆。”在董仲舒看来,孔子作《春秋》的目的正在于借历史往事(行事)以揭示王道之义,期待能为后来之圣王示法。依照孔子在《春秋》所揭示的道理,“春秋之道,大得之则以王,小得之则以霸。”“故其所善,则
学位
本文的主要任务是解决功利主义能否容纳偏爱性关系(the relations of paItiality)的问题。由于功利主义承诺了一种不偏不倚(impaniality)的观点和偏爱性关系强调偏爱,二者之间是一种紧张的冲突关系。面对这一冲突,功利主义的辩护者提出了一些策略试图容纳偏爱性关系,然而他们的这种尝试是不成功的。一种具有义务论特征的人权理论看来较有可能容纳合理的偏爱性关系。当然,对这一人权理
学位
《老子指归》是两汉之际重要的道家哲学著作。本文以《指归》思想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中的核心概念进行了细致梳理,以期展示出严遵思想的体系性与开拓性,并揭示严遵对于现实社会的反思。  论文第一章交代了严遵写作的社会背景、严遵生平及《指归》的留存与著录状况。严遵生活在充满社会矛盾的时代,他在乱世中选择了隐居于市。通过卜筮、著书与授学,他表达了自己对生命与社会的关怀。从《指归》留存与著录的情况来看,严遵的思想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