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1966年中国自然辩证法发展状况研究——一种基于原始文献的计量分析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uccaca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然辩证法是恩格斯开创的一门学科,作为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传入中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而近些年来,随着与国外研究活动的交流不断加强,自然辩证法研究的视域不断扩大,其研究的标准范式越来越难以总结了。为了更好地把握自然辩证法的本质内涵,有必要从自然辩证法发展史中寻找思路。1956-1966年是中国自然辩证法学科的奠基和形成时期,在自然辩证法发展史上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对这一段历史进行专门考察,可以为探求当代自然辩证法的标准范式提供重要启示。   本文采用计量分析的方法,通过对所搜集的1956-1966年间发表的1212篇自然辩证法方面的文章进行具体分析,以期较为准确地把握这一时期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年代变化态势、研究主题的不同侧重以及作者群的分布状况,从而对这一时期自然辩证法发展的整个图景有更加清晰的认识。   第一章阐述了1956-1966年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的重要性。梳理了自然辩证法学科在中国的形成与发展脉络,考察这一学科在准备时期、形成和奠基时期、曲折发展时期以及调整完善和深入发展时期的发展状况,并从这种考察中突出1956-1966年在自然辩证法发展史上的特殊性。   第二章计量分析1956-1966年中国自然辩证法发展状况。以广泛搜集的原始期刊文献为基础,首先考察了自然辩证法研究状况的年代变化态势,揭示出自然辩证法发展的两个高峰年和两个低谷年;其次讨论了这一时期自然辩证法的研究主题;最后对这一时期的作者群进行了计量分析,对国内学者和国外学者的研究状态进行了考察。通过系统的考察和分析,以探寻这一时期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基本规律。   第三章分析提炼了这一时期自然辩证法研究的主要特征,即自然辩证法研究活动深受政治运动的影响、与生产实践密切相关、拥有一个广泛的联盟以及“为国服务”,并对这些特征形成的原因及其表现进行了阐释。   第四章论述了1956-1966年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当代价值。阐释了区分政治问题和学术问题,保持学术研究独立性的意义;指出了学术研究服务于实践需要的必要性;强调了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融合的重要性。   结语,对全文内容进行总结概括,突出本文的创新点,强调本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其他文献
贿选,即贿赂选举,是近代以来随着民主活动的普及而逐渐产生的一种政治腐败现象。在我国,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的意志行使国家权力,人大代表是代表人
罪刑均衡则罪刑均衡原则是刑法的重要原则之一。罪刑均衡作为一项原则,最初由公元八世纪的启蒙思想家提出。其内涵也经历了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从远古社会的同态等量复仇、以
法官责任追究制度是新一轮司法改革的重要内容,完善法官责任制事关审判权力的科学运行,事关司法活动的公正高效,是全面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关键。各地人民法院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