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胰腺导管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am, PDAC)是一种发现时间晚、高度进行性以及高度转移性并且预后极差的恶性消化道肿瘤。死亡率几乎接近发病率,其中位生存期为6个月,五年生存率不足1%。PDAC的发病机制仍然不清楚因此一直是这一领域的研究热点。通过Westernblot的检测发现在PDAC肿瘤组织及周围正常胰腺组织中,HIF-1α几乎不表达,而在HCC及其周围正常肝组织中都可以见到HIF-1α的表达。同时发现肝癌的肿瘤血管丰富并且分支形成网络而PDAC肿瘤血管极少同时很少有分支,这些结果提示:肝癌和胰腺导管癌这两种肿瘤能量获取方式可能有显著差异。肿瘤组织中主要由缺氧诱导产生VEGF从而形成大量新生血管。因此我们应用组织芯片进一步探讨肿瘤组织HIF-1α的表达水平与血管的关系,对组织芯片结果的分析发现,肝癌中HIF-1α的表达与血管密度和平均血管大小之间有显著相关性而胰腺导管癌中这种关系不存在。由HIF-1α诱导的VEGF产生的血管,是扩张性血管,因此HIF-1α在胰腺导管癌中可能是不参与促进新生血管的形成调控。进一步分析HIF-1α与PDAC病人病理资料和预后之间的关系,发现HIF-1α表达与病人的各项临床病理特征以及预后无显著相关性(Log rank P=0.585)。这些结果表明,在胰腺导管癌中,HIF-1α诱导的血管调控途径可能不影响肿瘤的各项行为,这些结果充分提示胰腺导管癌和肝癌的代谢途径以及能量获取方式存在显著差异。部分肿瘤细胞是以无氧酵解方式提供能量,而无氧酵解需要为细胞提供大量的葡萄糖,细胞摄取葡萄糖的主要方式是依赖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蛋白的主动运输,Glut1是最重要的葡萄糖转运蛋白,因此,我们进一步通过免疫荧光的方法比较了肝癌、胰腺导管癌以及胰腺中Glut1的表达,发现Glut1在胰腺导管癌中超量表达,这一表达水平与依赖无糖酵解供能模式的红细胞中Glut1的表达水平一致甚至强于红细胞的表达。但是在肝癌肿瘤细胞和正常胰腺细胞中表达较少;我们还发现,胰腺导管癌中,离血管越远的肿瘤细胞的Glut1的表达越高,反之离血管越近Glut1的表达越少。由此可见,Glut1可能是胰腺导管癌细胞获取大量葡萄糖的主要运输工具,并且肝癌和胰腺导管癌的能量获取方式是完全不同的。因此,我们选取不同的肝癌和胰腺导管癌细胞株,在细胞水平上进一步验证这两种肿瘤能量获取和生存方式的差异。为了证明这一差异,首先,我们采用缺氧和缺糖等不同的压力实验,验证肝癌和胰腺导管癌细胞代谢方式的差异。胰腺癌最重要的特征是K-ras第十二位密码子的突变,因此,我们首先检测了压力实验所用肿瘤细胞中K-ras的突变,发现MiaPaCa-2第十二位密码子也存在突变,并且在缺氧和缺糖刺激的时候,MiaPaCa-2细胞株Glut1和HIF-1α的表达最高。为了进一步证明胰腺导管癌在缺氧条件下对葡萄糖摄取的依赖,我们用荧光激活流式分选细胞的方法,检测了在不同培养刺激下,肝癌和胰腺导管癌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显示,在缺氧培养条件下,胰腺导管癌细胞株死的很少,说明与肝癌细胞株相比,胰腺导管癌细胞株更能耐受低氧环境;然而在无糖培养条件下,与肝癌以及正常的细胞相比,PDAC细胞株普遍死的更多。这一结果充分提示,PDAC对缺糖极度敏感,也说明了PDAC是主要是依赖Glut1的增加来提高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能力的。因此,这些结果充分提示Glut1的表达可能影响了胰腺导管癌的肿瘤行为,通过分析胰腺导管癌的组织芯片中Glut1的表达与PDAC病人病理特征与预后之间的相关性,我们发现Glutl的强表达与PDAC病人的预后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Glut1表达越高,预后越差。综上所述,本论文研究发现,与HCC对于血管新生的依赖不同,PDAC更多的是依赖葡萄糖的摄取细胞增殖提供物质和能量,这一结果解释了PDAC血管治疗抵抗的原因,为设计PDAC新的治疗方法的提出提供了依据。丙型病毒性肝炎,是一种由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 HCV)感染引起的病毒性肝炎,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估计约1.8亿人感染了HCV,每年新发丙型肝炎病例约3.5万例。有数据显示,未来20年内与HCV感染相关的死亡率(肝衰竭及肝细胞癌导致的死亡)将继续增加,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危害极大,已成为严重的社会和公共卫生问题。本文在本实验室之前合成的多表位抗原PCXZ基础上,将之三次串联重复构建了3PCXZ,以重组表达的3PCXZ作为抗原,HCV病人血清为检测抗体,作Western blot杂交,结果表明3PCXZ抗原能被HCV阳性血清特异识别,而同正常人的血清无反应。通过对BALB/c小鼠的免疫应答检测,表明合成的抗原3PCXZ均能引起较强的体液免疫,IgG亚型分析发现,这一免疫反应主要是基于TH2方式,在细胞免疫应答方面亦能激活特异的CD4+T辅助细胞和CD8+T细胞的CTL效应。本文合成的多表位抗原3PCXZ不仅诱导所免疫的BALB/c小鼠产生高滴度的IgG抗体反应,而且能刺激CD4+T细胞分泌INF-γ细胞因子以及产生特异性的细胞毒T细胞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