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空间规划取得了快速发展,而传统的空间规划实践仍然存在着定量化分析不足,缺少高效、系统的技术手段以及规划方案过于单一等薄弱环节,影响了空间规划的科学性和灵活性。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构建空间规划决策支持系统(SPDSS)来辅助规划人员和决策者在规划实践中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空间决策。在国家863项目“区域主体功能区支持系统应用研究”的支持下,本研究采用了GIS组件式二次开发模式,在计算机语言VB.net平台下,开发出继承了GIS的强大空间分析和DSS(决策支持系统)的决策方法的空间规划决策支持系统(SPDSS),系统采用了群体决策和空间分析相结合的规划模式,为用户提供了一个高效、易操作的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决策平台。
本文还以京津地区的主体功能区划分作为空间规划决策支持系统的应用研究,利用空间规划决策支持系统的空间分析和决策集成功能,对京津地区进行了区域综合评价,包括生态敏感性分析,环境压力分析,社会经济发展潜力分析和自然资源潜力分析,并通过阻力-潜力模型实现了区域开发综合潜力评价(本研究称为可开发度),以可开发度为依据,根据多目标情景模式,最终将京津地区划分为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禁止开发区四类主体功能区。应用研究显示,SPDSS不仅可以很好地辅助规划人员和决策者完成与空间相关的评价分析,同时还可以根据不同的规划目标(情景),得到不同的替代方案。本研究不仅是空间规划实践过程中的一次技术性尝试,同时也是一次都市区主体功能区划分方法的探索。
第一章绪论主要回答了三个问题,为何要构建空间规划决策支持系统?为何要选择主体功能区作为应用研究?为何要选择京津地区作为研究区域?简单地概括,第一章回答了选题意义。
第二章总结了与主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综述,首先从空间规划谈起,追索了空间规划的发展历程和研究进展,从而引伸到新时期的主体功能区规划,该章还介绍和分析了决策支持系统(DSS)、GIS、规划支持系统(PSS)、空间决策支持系统(SDSS)以及空间规划决策支持系统(SPDSS)的区别与联系。
第三章详细介绍了SPDSS的构建方法、原理、结构、流程和基本功能,重点阐述了SPDSS区别于其它辅助系统的特点和优势,归纳了基于SPDSS的空间规划程序是采用空间分析和群体决策相结合的模式实现的。
第四章是本文的重点,本章通过京津地区主体功能区划分的实证研究来阐述SPDSS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流程,详细说明了主体功能区的划分方法,基于阻力-潜力模型,将区域综合评价分为生态敏感性分析、环境压力分析、社会经济发展潜力分析、自然资源潜力分析。最终本文应用SPDSS得到不同情景下的主体功能区划分方案,实现了空间规划决策过程。
第五章总结了本研究的成果和特色,探讨了在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和需要改进的研究方法。
概况起来,本文的主要成果在于系统阐述了SPDSS的构建和应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