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与意味--符号视域下艺术作品中的视觉隐喻生成机制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uxue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视觉隐喻是视觉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是隐喻研究领域不断拓宽并与视觉文化相结合的产物。之前的隐喻研究集中在语言、修辞领域并以文字为载体,以相似性为基础,具有逻辑性和直接性,而视觉隐喻以图像为载体,形成从本源领域到目标领域的映射关系,将深刻的意味隐藏在形式之后。我们研究视觉隐喻,旨在重新唤回人们被日益增多的图像所麻痹的人文精神,培养人的思维能力、认知能力和审美能力。论文将范围集中在艺术界,以艺术作品为例,讨论视觉隐喻的生成机制并将其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视觉隐喻的构建机制,二是视觉隐喻的解读机制。
  在讨论视觉隐喻的生成机制之前,论文梳理了视觉、视觉性、视觉文化的含义并对比视觉隐喻与语词隐喻,为研究视觉隐喻奠定基础。
  视觉隐喻的构建机制以艺术家为中心,艺术家在自身认知、情感、经历以及外界客观因素如政治环境、社会背景等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运用变形、色彩等艺术手段使常见的事物陌生化,将要表达的意味隐藏在形式中。艺术家在构建视觉隐喻时预设了隐含欣赏者,也可以称为第二个艺术家,同时艺术家要适当地营造审美距离,既不能完全陌生,也不能纯粹写实。
  视觉隐喻的解读机制以欣赏者为中心,欣赏者在看见视觉隐喻的基础之上,运用自身的想象能力和联想能力对视觉隐喻进行阐释,这是对艺术作品进行再创造的过程,也是欣赏者重构艺术家的过程。解读的过程不是全凭主观意志,欣赏者需要借助艺术史并通过比较不同作品中的同一视觉隐喻,为阐释寻找客观依据,尽最大可能还原艺术家的意图。
  经历以上两个动态过程,视觉隐喻最终生成。研究视觉隐喻生成机制,艺术作品中的某些被忽略却有意义的细节性的因素将被召唤回人们的视野,重新焕发活力,同时也使人们从两个方向、两种途径触摸到作为认知主体的艺术家和欣赏者的价值观、审美观以及思维能力。当今社会,形形色色的图像带来极人的视觉冲击,人们容易流连于图像的形式层面,忽略其背后广阔的内涵世界。在被各式符号席卷的时代,让无意义产生意义,沿着“不可见”——“可见”——“不可见”这一视觉隐喻生成路径进行研究,揭示符号的隐蔽义,是意义的传达,也是当下呼唤人文精神回归的一个有力举措。
  
其他文献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仅应当注重经济建设,同时也应当加快文化建设,以满足农村地区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重视农村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它有利于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有利于增强农村地区的综合实力,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
学位
新世纪以来,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呈加速发展趋势。截至2012年3月,非公有制企业总数已达900多万家,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0%。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给党的建设提出了新课题新挑战。就我国工人阶级的构成而论,至迟到2005年,非公有制企业的职工人数,已经超过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的职工人数。我们党是执政党,党的执政地位在体制外的非公有制企业中如何体现?按照宪法规定,工人阶级是我国的领导阶级,而实际情况
人是地球上的“文化动物”,人类一方面生活在“物质世界”,另一方面也生活在“精神世界”。作为人类精神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学产品的生产与加工、传播接受与评价研究,构成了当下世界各国文学生活的主要内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生、成长与壮大,既离不开中国古代文学源头活水的滋养,也离不开世界文学和异域文化的引导交流。客观来说,长期以来外国文学与中国文学的交流,是不对等的:引进来的外国文学多,走出去的中国文学少
学位
袁嘉榖是近代云南著名文化人物,其诗学观念、诗歌创作、诗教活动在云南近代诗坛产生了深远影响。因此,对其进行研究,对于地域文学发展及区域文化建设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文章首先结合袁嘉榖按年编次的诗集,介绍了袁嘉榖的人生经历、历年诗集以及其余著述,较有特色的地方是以历年诗集串起袁嘉榖的生平,体现出他“以诗传人”的诗学思想。第二章讨论袁嘉榖的诗歌交游活动,以地域为主要划分依据,重点刻画出袁嘉榖
学位
奇玛曼达·恩戈兹·阿迪契(Chimamanda Ngozi Adichie,1977-)是尼日利亚当今最著名的女作家之一。《紫木槿》是阿迪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其中所反映出的性别和种族压迫主题在她此后的长篇小说《半轮黄日》、《美国佬》中得到了进一步的表现,奠定了她的创作基调。《美国佬》是阿迪契继《紫木槿》之后时隔十年创作的第三部长篇小说,它延续了此前《紫木槿》的创作主题,同时又融入了阿迪契在美国生活
萨拉·沃特斯(Sarah Waters,1966-)擅长写作历史语境小说,尤其偏爱维多利亚时代,其最早的三部作品《轻舔丝绒》、《灵契》、《指匠》均以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伦敦为故事背景,因此也被称为“维多利亚三部曲”。这些作品强调对维多利亚时代亚文化群体的刻画,在对女性身体、流行文化等题材的描写中,贯穿着对性别问题的反思。本文旨在以“维多利亚三部曲”中维多利亚时代的社会生活图景为着眼点,把握当时女性的
学位
阿尔伯特·钦努阿卢莫古·阿契贝(简称钦努阿·阿契贝)是非洲现代文学史上一位不可或缺的人物,素有“非洲现代小说之父”的美誉。在阿契贝的创作中,种族、殖民、文化等方面的内容都占据重要位置,从中可梳理出其创作思想转变的主要路径和发展脉络。本文以反殖民主义理论与后殖民主义理论为依托,以文化研究与文本细读为阐释方法,以阿契贝的《这个世界土崩瓦解了》、《神箭》、《再也不得安宁》、《人民公仆》等为解读对象,对阿
唐玄宗与宠妃杨玉环之间的帝妃爱情故事,借助以《长恨歌》《长恨歌传》为代表的李杨文学远播东瀛。经过日本平安朝汉诗、和歌、物语等文学体裁的受容,李杨故事真正进入了日本文学的本土创作。能乐作为日本古典戏剧的代表,充分吸收了前代和歌、汉诗、物语等体裁的营养。以李杨故事为主题的日本能乐,在接受中国《长恨歌》《长恨歌传》影响基础上,也受到日本前代李杨题材诗歌、物语的影响。能乐中现存以李杨故事为主题的作品共有两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古典文学和美学发展的重要时期,《世说新语》集中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社会历史状况和士人审美文化心理。人物品藻作为《世说新语》的重要主题,大量运用了以自然物象比拟人物的方法。汉代以来,自然物象多用以比附人的道德,即“比德”观念。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自然物象所承载的内涵更加丰富,自然物本身的美感也逐渐被士人所认识,自然美和人物美达到一定程度的融合。这种融合,与社会历史、学术和士人心态的发展密
学位
伊迪丝·华顿是美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风俗小说家之一。以纽约上流社会为题材的“老纽约”小说是其代表作。虽然今日的美国评论界将她纳入经典作家的行列,但华顿生前却因女性身份遭遇了极大歧视,并长期处于困境中。她在“老纽约”小说中同样注意书写当时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女性困境。从此前学界的研究来看,对“老纽约”小说中女性困境的讨论可进一步深入。本文选取华顿最负盛名的两部小说《欢乐之家》和《纯真年代》为主要研究对象,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