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大,同时高等教育质量问题备受关注,成为高等教育中的热点问题,而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质量的核心,围绕着人才培养质量而采取的一系列条件和措施则是对其的保障,保障的质量也直接影响到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因此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及其保障是高等教育质量中至关重要的问题。对人才培养质量的研究,学者大多探讨的是如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而很少有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概念研究出发对其进行研究;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保障的研究,在研究内容上,国内研究常常将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等同于高等教育质量评估或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保障,概念不准确,研究范围不全面,在研究方法上,多采用定性研究,且主要采取的仍然是经验归纳和理论分析的方法,很少有采取实证的方法并根据我国国情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高校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现状进行调查并提出针对性建议的。由此,本研究以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及其保障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文献分析、问卷调查等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对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及其保障的现状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并对结果进行了深入分析,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研究内容主要包括:首先从理论上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及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保障的概念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并在概念界定的基础上进行了“高等教育质量人才培养质量及保障现状调查问卷”的编制,对我国近百所高校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次调查是借助国家社科基金2008年教育学国家重点课题“高等教育强国发展战略*质量与水平提升”的调查机会,对全国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高校进行的一次大范围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如下:1.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各项不均衡,其中“学生创新能力”一项最低;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东部地区显著高于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p<0.01),中部地区极其显著高于西部地区(p<0.001);存在显著的高校类型差异,高水平高校显著好于低水平高校(p<0.01)。2.五大保障因素和高等教育质量存在显著相关,具体表现为:排序为师资保障>设施保障>教学保障>制度保障>政府经费保障,且前三项均在0.01水平上达到了非常显著(p<0.01)。3.政府教育经费投入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其中东部地区极其显著高于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p<0.001),中部地区非常显著高于西部地区(p<0.01),存在显著的高校类型差异,高水平高校显著好于低水平高校(p<0.01)。4.高校内部保障中因具体情况而有所差异:教学保障中最低的为“生师比的合理性”;师资保障中最低的为“教师教学方法”;设施保障中最低的为“实习训练的满意度”;制度保障中最低的为“考试与考核方式的科学性”,且都存在地区和高校层次之间的差异:在地区差异上,东部地区最高,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低,且存在显著差异(p<0.01),在高校层次差异上,高水平高校显著好于低水平高校(p<0.01)。本研究通过理论联系实际,从外部和内部两方面对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保障的现状进行调查,并针对结论进行了系统分析,根据我国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类型高校的具体情况提出了针对性建议,主要包括: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并树立多元的质量观;均衡经费使用,并重点加强高校软环境的建设;针对经费投入不均衡,对西部地区及较低层次的高校加大投入力度;改善高校生师比,根据不同地区及高校制定灵活的生师比;改善教师的教学方法,根据不同地区及高校采取不同的标准;改善高校实习训练的条件及学生考试与考核的方式。本研究的价值包括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两方面:理论价值在于对高等教育质量做出了全面的界定,对保障高等教育的核心质量即人才培养质量及构建完整合理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丰富和发展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内容;实践价值在于根据我国具体情况将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理论应用于我国的具体实践中,对高校建立适合自身的完整合理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从而从外部和内部两方面全面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