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结构性通货膨胀是从原因层面解释通货膨胀的理论之一,西方经济学家Hicks和现代经济学家对结构性通货膨胀都有不同的界定,但他们的思想核心是一致的,本文基于他们对结构性通货膨胀的定义对其进行界定认为,结构性通货膨胀是由于劳动生产率或其他因素在经济部门间的差异性而导致总供求失衡或部分供求失衡引起的通货膨胀。本文从引致结构性通货膨胀的因素着手,选择我国的特有经济现象“双顺差”作为研究重点,分析外贸外资双顺差对结构性通货膨胀的影响。我国外贸外资双顺差的特殊经济现象总体来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94年至1996年,在优惠的汇率政策引导下,外贸外资同时得到发展,双顺差格局正式形成;第二阶段是1997年至2001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双顺差格局遭受动荡,而此时的中国需要外贸和外资同时发展以推动国内经济发展,因此极力扭转危机造成的负面影响;第三阶段是2002年至2011年,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继续保持双顺差格局,但随着内外经济结构的变化其内部格局在发生变化,金融和资本项目账户逐渐超越经常项目账户成为国际收支顺差的主要组成部分,双顺差对经济的负面冲击也逐渐显现,学者们开始探讨解决的方案;第四阶段是2012年至今,2012年双顺差格局再次受到冲击。本文以外贸外资双顺差与我国结构性通货膨胀的内在联系作为研究重点,在分别描述外贸外资双顺差和国内通货膨胀中的结构性因素现状后,以外贸外资顺差对结构性通货膨胀的传导机制为基础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外贸顺差和外资顺差的外贸顺差主要通过价格机制、供需结构转移的途径,外资顺差主要通过改变外资流入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引起部门经济间的差异性,从而导致结构性通货膨胀。为检验理论分析的合理性,本文在阐述理论机制的基础上选取1982年-2012年的有关数据,用两部门经济分析法结合回归分析法和VAR模型脉冲响应函数分别研究外贸顺差和外资顺差对结构性通货膨胀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