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不同扩散能力的底栖动物集合群落形成机制研究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jnb2009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群落构建机制一直以来都是群落生态学研究的核心内容。随着集合群落概念的提出,用新颖的方式考虑了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和空间过程的相关性,为群落构建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和方法。生物的扩散作用是生物地理学和生态学中重要的过程之一,在判断集合群落构建过程中环境过滤和空间过程的相对重要性中扮演重要角色。然而扩散能力的直接测量十分困难,一直以来缺乏量化涵盖所有模式的综合扩散能力指标,因而在集合群落方面,鲜有对生物扩散能力的充分研究,但从该角度探讨集合群落形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集合群落形成机制会随着研究区域、研究对象、研究时间等因素的不同而各异。河流生态系统与陆地、海洋生态系统相比,具有许多独特的物理特性,这些特殊结构对扩散的影响可能是构建河流集合群落的最重要因素,因而成为验证集合群落的理想模型。底栖动物作为水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且扩散模式丰富而成为优秀的研究对象。本研究选取的研究区域为沙颍河流域的沙河水系,研究对象为底栖动物,在代表着北亚热带受季风影响的三个水文期,平水期、丰水期、枯水期进行生物样品采集和环境变量测定。本论文在对底栖动物的扩散能力做出详细分析的基础上,拟通过以扩散能力强弱作为分组因子,环境因子和空间因子作为解释变量,来探讨树状网络河流系统中底栖动物的集合群落结构,旨在为河流生态系统修复和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结果表明:(1)本研究在沙河水系共记录底栖动物3门40科53种,其中有环节动物门4科6种(占比11%),节肢动物门有25科30种(占比57%),软体动物门有11科17种(占比32%)。底栖动物密度的空间变幅和平均值均表现为枯水期>平水期>丰水期,除枯水期以节肢动物为主外,其他两个时期都是软体动物占比较大。底栖动物生物量的空间变幅和平均值均表现为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与密度变化呈相反趋势,三个水文期的生物量占比均是软体动物最大。沙河水系底栖动物的香农多样性指数较低,呈现样点间差异较大,但季节差异不显著的趋势。(2)根据计算得到的扩散能力值大小,将底栖动物分为弱、中、强3个扩散组别,其中弱扩散者有27种,例如苏氏尾鳃蚓、螺类等。中等强度扩散者有16种,如摇蚊类。强扩散者有10种,例如蜉蝣、石蚕等。可以发现沙河水系弱扩散者居多,说明沙河水系在经过水生态治理后,现在处于一个稳定的恢复期。底栖动物的3个扩散类群在沙河水系的空间分布存在差异。整体来看,扩散能力较强的底栖动物在上游出现的概率较高,中等扩散者和弱扩散者在河流的各个位置均有出现,这可能是因为强扩散者受到的扩散限制小,所以可以选择分布在生境质量好,人为干扰轻的上游区域。季节差异表现为丰水期和枯水期强扩散者所占比例高于平水期,平水期各样点分布的多为扩散能力较弱的物种。(3)在3个水文时期,环境因子、模拟底栖动物陆地扩散的PCNM空间因子和模拟沿河道方向性扩散的AEM空间因子均影响沙河水系底栖动物的集合群落结构,空间因子(AEM或PCNM)的解释力要强于环境变量,表现为:在平水期,AEM变量单独解释的群落变异最多,可能是由于水文环境稳定,生物可以沿着河网充分扩散,所以河网距离相对作用更大;在丰水期则是纯PCNM变量对群落变异的解释量最大,推测是由于高通量的水流以及季节性的洪水事件,连接了以前没有连接的栖息地,导致陆地扩散作用明显;在枯水期,单独由AEM和PCNM变量解释的群落变异达到显著,推测可能是枯水期水流量低,导致河网部分干燥,河流连通性下降,扩散受到限制,因此模拟扩散方式的两个模型对群落构建形成的作用更为显著。(4)以扩散能力的强弱作为分组因子,详细探讨扩散对集合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环境因子、两组空间因子都会影响不同扩散类群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但相对重要性,因扩散能力而异。空间因子对弱扩散者的解释率要强于环境因子,而强扩散者则正好相反,其群落结构更多受环境过滤的影响。中等扩散者表现出环境因子和空间因子的作用都很重要。
其他文献
机械抛秧技术有利于提高我国水稻种植机械化,气力有序抛秧技术是一种不伤根、不伤苗的机械抛秧技术。目前气力有序抛秧技术已研发有五代样机,第五代为四轮驱动气力有序高速抛
植物的根部真菌(root-associated fungi,RAF)是生长在植物根系内部、表面的真菌总称。这类真菌具有多样性的营养型,如共生、腐生、致病型等,在生态系统中具不同的功能,对生态
氢能,由于其高能量密度,零碳排放的特点,成为人类寄予厚望的新能源。电解水作为将电能转化为氢燃料存储的化学能的有效途径,其转化效率受到固有的慢反应动力学的限制,特别是
电是如今最重要的能源之一。电网中由于阻感性负载的广泛应用增加了电网的供电损耗和无功功率,造成电压的波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传统方法是采用多个定值电容组合投切,进行电力系统的无功补偿,实现电网功率因数的调整,从而保障电能的质量。这种方式主要弊端在于定值电容组合只能进行有级调节,可能会导致无功补偿不完全或者过补偿。针对上述问题,本文进行以下研究:(1)首先进行理论分析。研究了基于单相H桥拓扑结构实现可
由于蒸馏塔的内部耦合十分强烈、动态特性相当复杂以及滞后时间较长等特点导致了其控制系统综合与设计的高度复杂性,已经严重影响了产品质量的控制效果,所以对于蒸馏塔的操作
基于老龄化形势日趋严峻,当前我国正在深化推进公办养老机构改革,其中公建民营被认为是行之有效的方式之一。对养老机构公建民营发展现状分析,对当下存在的问题探究原因并寻求解决方法,促进其更好发展,是当前的重要课题。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实地调查法、访谈法,以实施公建民营的YH颐养中心为研究对象进行了调研,调研内容主要包括机构硬件设施、软件服务、运营现状、组织架构、服务情况等,并对养老机构管理人员、入住老人
轨道机车轮对动态检测线路是一种新研发的不驻车检测机车轮对磨损状态专用轨道线路。机车通过检测线段需将机车轮对与轨道正常接触区域暴露出来,要求检测线轨道间距1568mm,远大于标准轨距1435mm。在标准轨道上运行的机车由其轮缘外侧导向,但在超大轨距的检测线段,只能靠附加在主轨中间的护轨与机车轮缘内侧导向。在过渡段上,轮对搭载量逐渐变小,由轮缘外侧导向变为轮缘内侧导向,轮对与护轨将不可避免地接触冲击。
目的:评估自体骨结构性植骨在治疗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髋臼骨缺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8名DDH患者行非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移植骨生存情况。其中女性16例16髋,男性2例2髋,18例髋均需要自体骨结构性植骨改善髋臼骨缺损。平均随访时间为3.39年(2-6年)。根据Crowe等人对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分型,将18例髋分为CroweⅡ型7例,CroweⅢ型8例,CroweⅣ型3例。通过比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口和交通压力日益剧增,发展地下工程成为必然趋势。但如今深基坑与周边建筑物的间距越来越近,深基坑的规模和尺寸越来越大,基础埋深逐渐加深,支护形式复杂多变等问题都对深基坑设计和施工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深基坑工程的开挖涉及到多个复杂学科,其变形受力机理尚不明确,因此对多种支护结构下深基坑的受力变形特征进行研究,总结深基坑变形规律十分必要。本研究结合课题“大连地铁5号线某车站深
2019年以来,我国客运领域整合转型升级速度稳中有升,科技服务与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融合发展,惠民便民举措持续涌现,旅客出行便捷度显著提升。但随着客运服务能力的稳步扩张,以汽车为运输工具的公路旅客运输安全事故率长期居高不下,如何加强客运行业源头管理,排除生产活动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已成为我国乃至世界现在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针对天津市道路交通特点和天津市目前道路旅客运输安全生产现状,提出从企业安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