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莎士比亚(1564-1616),一个文学界的泰斗级文学巨匠,他的悲剧《哈姆雷特》、《奥瑟罗》,《李尔王》和《麦克白》自十九世纪以来,被后世称作“四大悲剧”,不仅对于后来的作家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也给东西方的社会和文化产生了不可估量的深远意义。反观近二、三百年的莎士比亚文艺评论,始终还是难以否定这四大悲剧在戏剧世界的“四最”称号:《哈姆雷特》地位最为重要;《奥瑟罗》结构最为严谨,《李尔王》气魄最为宏伟;《麦克白》变换场景最为频繁。莎士比亚的戏剧创作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前期以喜剧、历史剧为主要形式;后期则以悲喜剧(或称阴暗喜剧)以及传奇剧为尾声;而“四大悲剧”则恰好处于其创作的中心时期,特别是《哈姆雷特》(1601)正是写于其中心的写作转折点上,附加上后来的另外三大悲剧,一路过来,把莎士比亚的艺术创造力和卓越表现才能不断深入、发展、完善到极致。凡此种种都不难看出,研究莎士比亚“四大悲剧”的必要性以及重要性。正是这样一个中国读者和观众都非常熟悉的名字,但是莎士比亚的作品直到20世纪初才被介绍给中国的读者,其戏剧作品更是到了“五四”运动之后,才被完整地用白话文的形式介绍进中国。不仅如此,就是在这样一个关键点上,中国在这一领域的过往研究往往把目光局限于其某一部作品所体现的艺术价值,或者是把莎士比亚的杰作与其同时代或者是后来人的作品做一个纵向的比较,对于其作品本身,尤其是戏剧本身所表现的特点以及共性把握不够透彻。因此,考虑到以上种种原因,本文的目标就将从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为切入口,从以下五个方面阐述莎士比亚“四大悲剧”的戏剧共性:(1)莎士比亚所体现出的不同于前人的对于悲剧表现形式以及含义的理解;(2)美妙的开端-不断恶化的局面-最后稍纵即逝的感情升华,除去传统悲剧的展示部分和结局,莎士比亚的戏剧往往呈现出多变而又“万变不离其宗”的特定模式;(3)从主要人物以及次要人物的双线形式,分析莎士比亚笔下纷繁复杂的人物以及其所表现出的相似性;(4)从夸张、想象、隐喻、超自然元素以及象征手法出发,结合文本分析莎士比亚在语言运用上的一些常见手法以及特点;(5)最后一部分则以莎士比亚作品所体现的正、反主题来寻求内涵上的共通点。最后一个章节,将基于前文所得出的一些结论加以系统总结,并且就本文的一些不足之处加以指出,以期待以后的学者加以更加深入的研究。针对莎士比亚“四大悲剧”本身进行分析和总结,是纵览莎作可遵循的基本道路,也是把握莎士比亚在戏剧定义、悲剧含义理解、情节、人物刻画、戏剧表现手法以及内涵范畴内的文学创作理念的绝好研究方法。通过对于莎士比亚“四大悲剧”的戏剧共性研究能够引起人们的思考和研究,从而更好地发挥莎士比亚戏剧对于文化以及社会的价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