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作为发动机的七大板块之一,润滑系统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除了减小器件之间的磨损以外,它还具有清洁、冷却、密封、防锈等功能,可确保发动机的正常平稳运行。但随使用时间的推移,润滑油中会掺入各种各样的杂质,导致润滑性能逐渐降低。如果未能及时对润滑油进行更换,器件之间会产生磨损、胶合等情况,甚至产生较危险的事故。而油液的粘度可以很好地衡量润滑油的润滑性能,所以对润滑油的粘度检测研究是很有必要的。原有的测量粘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发动机的七大板块之一,润滑系统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除了减小器件之间的磨损以外,它还具有清洁、冷却、密封、防锈等功能,可确保发动机的正常平稳运行。但随使用时间的推移,润滑油中会掺入各种各样的杂质,导致润滑性能逐渐降低。如果未能及时对润滑油进行更换,器件之间会产生磨损、胶合等情况,甚至产生较危险的事故。而油液的粘度可以很好地衡量润滑油的润滑性能,所以对润滑油的粘度检测研究是很有必要的。原有的测量粘度的设备体积都较大,不适合用于在线测量,本文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体积缩小化的处理,以方便未来的安装。由于体积较小,所以通过提高转速和改变转子结构的方法来提高感知粘度变化的敏感度,但高转速也会导致测量时油液处于湍流状态,新的转子结构也需要进行分析,所以很有必要对其进行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基于旋转式测粘度的方法,结合直流电机的工作特性,通过测量流经电机的电流而计算得到润滑油的粘度。根据选定的电机的工作特性参数,与旋转法的理论分析,得到转矩、电机电流等之间的关系式,以此为数学模型开展后续研究。对转子的结构进行创新设计,选用了“通道式”结构的转子,分为内通道式和外通道式,并与传统圆柱转子作对比。分别对四种转子在油液中的旋转情况进行仿真分析,对四种转子进行对比,发现转子2的测量效果较好,其在75℃新油到100℃换油范围内,随粘度变化的电流变化率为0.0165A/(mm~2/s)。根据需要对传感器的整个系统进行选材设计,包括单片机、电流检测模块等等,然后搭建实验平台。分别对四个转子进行实验分析,与仿真对比后发现结果基本一致,转子2在低粘度范围内有较高的检测精度。并对测量系统进行标定实验,对其进行完善,并对标定方程进行验证,发现测量值与标准值的最大相对误差仅为4.73%,检测精度较高。
其他文献
真空系统是用于获得特定真空度的抽气系统,广泛应用于不同工程领域。对真空系统抽气性能预测方法进行研究,以验证真空系统能否达到工艺要求,对于真空系统设计、制造、使用维护具有重要意义。本硕士论文以中低真空度的真空系统为研究对象,提出考虑不同气体流动状态的理论抽气过程计算方法,与实测结果计算验证,并结合数值计算的方法对某真空系统设计阶段的抽气性能进行预测。主要创新点在于:提出考虑不同流态的抽真空理论计算模
球罐因占地面积小、耗费钢材少和工程量小等优点逐渐成为我国战略原油储备库的重要设备。球罐支柱作为其主要的承载结构,由于受到安装施工和土壤等环境因素影响将产生沉降和偏移。沉降和偏移一旦达到一定程度,球罐将因局部受力不均而发生屈曲失稳或破坏。因此本文选取一2000m3的球罐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球罐在支柱沉降和偏移下的静力学和屈曲分析,具体的研究工作如下:(1)分析总结弹塑性理论、弹塑性本构模型、热—结构耦
Al-Si-Mg合金由于其高的比强度、良好的铸造性能和耐腐蚀性,广泛应用于高真空压铸(HVDC)零部件的制备。产品复杂的结构和冷却系统的设计使铸件各部位凝固条件存在区别,导致铸件局部的凝固组织和力学性能具有明显的差异。采用数值模拟技术预测和研究不同成分和工艺参数下压铸Al-Si-Mg合金的凝固组织,可以指导实际生产中的产品开发和工艺优化。然而鉴于当前计算机硬件、数值模型、计算方法的发展水平,元胞自
随着航空航天、轨道交通、化工、船舶、兵器等产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新型高比强结构材料的需求越加迫切。在满足使役性能的前提下,质轻的高比强金属结构材料有助于提升运载能力、节能降耗、减少环境污染等。随着航空航天等领域的高速发展,单一金属结构材料已难以满足对轻质高强结构材料的要求,研发具备两种或多种金属特性的异质异构复合材料越来越受到重视。铝/钛复合材料能够充分发挥两种轻金属的优异性能,拓展为一种高比强结
由水和甘油等极性增塑剂与淀粉共混加工所得的热塑性淀粉(TPS)具有全生物质来源、价廉和高透明等优点。然而,TPS塑化不彻底的结晶残余以及冷却时的不均收缩与存储时的返生等原因使其基体凝聚态结构的均一性下降,导致光线折射和散射增加而使TPS雾度增大。如能获得低雾度的TPS则可扩大淀粉在透明材料领域的应用。传统透明高分子材料表面有水汽凝结时易发生雾化导致雾度上升,现有策略多采用在表面构造亲/疏水层或增设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高速推进,城市建筑耗能逐年增加,在总能耗中的占比也不断提高。在城市建筑能耗中,建筑制冷的能源消耗尤为突出。由于目前日益严重的能源危机和全球变暖等环境问题的出现,使用高效且无污染的降温技术来替代能源密集型制冷技术这一课题重要性与日俱增。辐射冷却是一种通过反射太阳光同时在大气窗口对外辐射热量实现冷却降温的方法,具有自发无源、高效等优势,对建立能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有重要意义。本
磁制冷技术作为一种无污染、全球变暖潜能值(Global Warming Potential,GWP)为零且循环效率高的新型制冷技术,是目前替代传统蒸汽压缩制冷技术最具潜力的新型制冷技术之一。目前,应用于室温环境的磁制冷技术大多采用主动回热式(Active magnetic regeneration,AMR)循环,这种循环方式存在磁热性工质轴向导热、回热损失大、运行频率低、系统管路复杂等缺陷。针对以
随着电动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消费者对电动汽车的充电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低温环境下动力电池充电效率下降、充电量少,因此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在低温环境下的充电控制策略愈发受到研究人员的重视。本课题选取18650锂离子电池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验建模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技术路线,对车用动力锂离子电池低温快速充电控制策略进行研究。首先,分析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对锂离子电池进行低温充电实验,分析电池充电过程中
超薄平板热管作为一种高效的传热元件,能有效解决受限空间内高热流密度设备的散热问题,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随着超薄平板热管厚度不断减薄,其传热性能恶化,为满足高热流密度设备的散热需求,开展超薄平板热管传热传质特性及强化传热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理论分析、实验测试、可视化研究等方面对超薄平板热管传热传质特性进行研究,优化超薄平板热管结构尺寸设计,并将其成功应用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热管理。基于导热和工质
电动汽车是绿色交通和智慧城市的有效途径,电动汽车的安全高效依赖于主要动力部件(动力电池、电机、电机控制器)的热安全性。高集成度、高能效的整车协同热管理是制约电动汽车发展的难点之一,也是国际研究热点。另一方面,电动汽车空调系统承担着向电动汽车输出冷量或热量的任务,是整车热管理系统的热动力核心部件,电动汽车热泵空调系统由于其优越的能效特性,成为下一代电动汽车空调系统的首选。如何改善热泵系统的低温制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