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遗忘和记忆一样重要。生活中有些记忆是美好的值得回忆的,但也有一些记忆是令人不安或不愉快的。长期沉浸在不幸或痛苦的记忆中,不仅影响个体的正常学习、工作和生活,而且还可能导致部分个体罹患心理疾病。因此,能主动控制或选择性遗忘那些不安或痛苦的记忆,对那些被过去的记忆阴影所折磨的人来说就很重要。个体通过有意识地抑制对某些记忆内容的回想而引起的遗忘增加现象被称之为主动遗忘,这种遗忘的效果反应了个体的记忆抑制能力。研究者曾通过许多实验范式考察记忆编码和记忆提取在主动遗忘中的作用。通过“想/不想”范式,研究者可以模拟并研究这种由提取抑制诱发的遗忘现象。随着大脑影像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提取抑制”背后的大脑功能基础的探讨取得了一定成绩。研究发现,提取抑制往往与背外侧前额叶、前扣带、顶叶以及海马的活动强弱有关。主要而言,背外侧前额叶的激活强度越高,个体遗忘效果越好;而海马的激活强度与个体的遗忘效果则呈负相关关系。换言之,个体的记忆抑制能力与背外侧前额叶的正激活和海马的负激活显著相关。由于背外侧前额叶的激活也能预测海马的负激活,而且任务态下二者之间的功能连接也与个体的记忆抑制能力正相关。研究者据此假设,与认知控制活动密切相关的前额叶皮层是通过抑制海马对目标记忆的提取从而达到了遗忘的目的。以往研究大多是通过任务态及任务态功能连接的方法来考察抑制条件下,背外侧前额叶或海马的功能活动与个体记忆抑制能力的联系,尽管也有研究从解剖角度发现海马体积与记忆抑制能力之间的负相关关系,但针对主动遗忘的大脑结构研究依然较少。鉴于已有研究是建立在小样本基础之上的,而且也没有考察背外侧前额叶的结构作用,因此,是否可以通过形态学分析来探讨背外侧前额叶和海马的结构基础对记忆抑制能力的作用呢?为此,本研究基于形态学分析考察了与记忆抑制能力相关密切的灰质皮层,并结合静息态功能连接方法以及多体素模式识别的机器学习方法来考察关键脑区各自对记忆抑制能力的作用。其次,尽管根据任务态相关的研究结果,研究者得出了前额叶对海马的抑制假设,但在人类被试中,尚无解剖或神经纤维追踪的证据表明二者之间存在直接的结构联系。因此,部分研究者假设,这种结构连接可能通过前扣带、丘脑或其他途径间接作用于海马等感觉皮层。而这些脑区常常和其他任务有关,鉴于此,本研究也对记忆抑制能力是否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问题进行了探讨。实验1旨在从理论角度考察主动遗忘能力背后的结构基础。基于形态学分析,并结合静息态功能连接以及多体素模式识别方法,实验1结果表明:海马、杏仁核、丘脑、前扣带以及背外侧前额叶的灰质体积(GMV)都和个体的记忆抑制能力相关,其中海马和背外侧前额叶作用显著。双侧海马与双侧背外侧前额叶之间的灰质体积总差值也能预测个体的记忆抑制能力。尽管背外侧前额叶的灰质体积和记忆抑制能力是负相关关系,但基于得到的脑区,静息态功能连接分析表明,右背外侧前额叶和右海马在记忆抑制中的活动在起作用。二者之间的功能连接越强,个体的记忆抑制能力越强。最后,利用机器学习的方法发现,把上述关键脑区作为一种区分个体记忆抑制能力高低的生理学标记是可行的。右海马的灰质体积能显著地区分记忆抑制能力较高和较低的人群,总体正确率为60%,高分组的正确率为61.36%,低分组的正确率为58.62%;而右背外侧前额叶只在区分低分组时达到了60.92%的正确率。这些结果表明,主动遗忘差异的背后存在大脑结构基础的差异,其中右海马与右背外侧前额叶是重要的记忆抑制脑区。实验2旨在考察基因差异对主动遗忘的影响。基于多基因分数方法(PRS),实验2考察了注意力缺乏障碍(ADHD)的多基因分数与记忆抑制能力的联系,然后从大脑结构基础上考察了关键脑区对记忆抑制能力的影响。实验2发现,ADHD的多基因分数与记忆抑制能力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ADHD多基因分数越高,个体的记忆抑制能力越弱。由于ADHD多基因分数越高就表明,个体的基因与真实ADHD患者的基因相似性越高,而ADHD患者通常在记忆抑制能力方面存在缺陷,因此ADHD多基因分数可能是影响记忆抑制的因素之一。更重要的是,形态学分析发现,与ADHD多基因分数联系密切的灰质皮层包括丘脑和脑岛。而调节分析进一步表明,与ADHD多基因分数负相关的丘脑,其灰质体积能够显著影响ADHD多基因分数与记忆抑制能力之间的关系。由于丘脑与注意机制的联系比较密切,因此这种调节关系或许进一步说明了注意机制在主动遗忘过程中起到了一种重要的影响作用。由于研究手段仅限于结构数据,而且观察的被试也仅为正常人群,因此相关结论是否准确还需要未来研究的继续探讨。尽管如此,本研究发现海马和背外侧前额叶灰质体积都能预测个体的主动遗忘效果,二者之间功能的联系也能影响主动遗忘效果;另外,通过多基因分数方法,本研究还发现基因差异可能通过丘脑间接地影响个体的主动遗忘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