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江西省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尤其是近20年,江西经济增长更是实现了质的飞跃。2005-2016年间江西省GDP年均增长率达到了12.39%,而作为推动经济增长重要“引擎”之一的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且再次引起了政策制定者与经济学界的重视。作为政府公共支出中的重要部分,公共基础设施投资的增加不仅能够正面促进国民经济增长,还具有正外部性和规模经济特性,是国民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随着投资规模的日益增大,学者们开始质疑公共基础设施投资规模是否合理,现有的规模下是否存在投资结构不均衡。过大的公共基础设施投资会对私人资本产生“挤出效应”,因此应与总体经济的增长、私人物品的供应等相互协调,以求达到帕累托最优。鉴于此,以什么标准去度量公共基础设施投资规模达到最优?不同地区对于公共基础设施的需求类型是否相同?在各项公共基础设施现有的投资规模的基础上,如何进一步调整投资更为合理?关于这些问题的研究,在投资总额有限的情况下,可以为江西省政府做出公共基础设施投资方向和规模决策时提供理论指导和数据支撑,对于江西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价值。本文的研究主题是公共基础设施投资的最优规模,首先以观点类型是否相同对国内外关于公共基础设施及政府支出规模的相关文献进行了分类梳理,寻找其中的缺漏以及值得深入研究的方面。其次对公共基础设施进行了相关理论的回顾,并阐述了江西省公共基础设施发展及投资的现状。再次在Bougheas提出的“倒U”曲线假说基础上,构造公共基础设施投资最优规模的理论模型,选取交通邮政设施、电力燃气设施及水利环境设施三项指标来代表公共基础设施,以此三项基础设施的投资增长率作为自变量,江西省实际GDP增长率作为因变量,利用江西省11个地级市2005-2016年的面板数据,在Barro内生增长模型的基础上建立江西省公共基础设施投资最优规模的计量模型,分析得出江西省各项公共基础设施的最优规模具体是多少。最后,以实证得出的数据为基础,对江西省公共基础设施投资规模总量及分项进行分析,然后提出对应的政策建议。通过上述的理论和实证分析,本文得到如下结论:在江西省的三大类公共基础设施投资的边际产出中,交通邮政基础设施排在第一位,高于其他两项很多,为1.9387;排在第二的是电力燃气基础设施,为1.5842;边际产出最小的是水利环境基础设施,为0.8127。江西省电力燃气基础设施投资的最优规模为4.23%,交通邮政基础设施投资的最优规模为11.21%,水利环境基础设施投资的最优规模为5.03%,政府公共支出的最优规模24.77%。2005年至2016年江西省电力燃气、交通邮政和水利环境基础设施的年平均投资规模分别为2.80%、5.34%和7.51%,政府公共支出的年平均规模为20.53%。与最优规模相比,电力燃气基础设施和交通邮政基础设施投资年平均规模分别低于其对应最优规模的1.43个百分点和5.87个百分点。而水利环境基础设施投资的年平均规模超过最优规模2.48个百分点。政府公共支出的年平均值低于最优规模4.24个百分点。可以看到,电力燃气、交通邮政和政府公共支出三项投资都在各自的最优规模之下,只有水利环境基础设施投资超过了该项基础设施的最优规模。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江西省公共基础设施投资整体水平处于最优规模之下,特别是交通邮政基础设施,比最优规模低了6%左右,说明江西省在公共产品支出方面仍需要加大投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