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改革开放30年公益广告的审美性探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xin2005131371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公益广告自建国以来,一直以不同的形态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场景中。在第一则电视公益广告形成以前(建国初期实行计划经济的时代),而当时最普遍的各类的商业广告以及宣传海报,在笔者看来实质都已具有公益广告的特征。在论文中,作者也是将其纳入了探讨范畴。(详细阐述见第一章)作者将会从纵向时间和横向空间两条线索来追溯公益广告自建国以来公益广告的发展情况,其原因在于,公益广告的审美性因素与其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时代趋向是密不可分的。在论文第一章中,作者主要从历时性上来对当时公益广告进行溯源分析,同时结合改革开放以前的计划经济时期的社会政治因素来看当时国内的审美观念变迁,并且以1987年改革开放为时间分水岭,将上个世纪最后二十年确定为公益广告的正式萌芽成长阶段。在资料搜集的过程中发现:公益广告其审美性在二十世纪90年代前比较单一薄弱,尤其在计划经济时代,自问世起,更是成为政治宣传的工具。而改革开放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转折点,将国内公益广告发展也带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真正意义上的公益广告开始出现。到上个世纪末90年代,国内公益广告开始大量涌现,形式和内容都得到丰富和拓展。由此,作者认为有必要将21世纪这十年的国内公益广告发展铺展开来探讨,将其作为审美性考察的重点对象。由于当代公益广告作品形式的多样性和丰富化。作本文将众多的作品进行分类归纳,以便于对公益广告发展的整体性规律把握。(详见第二章)在第三章中,作者根据上一章节不同类型的公益广告作品将其审美形式概括为几种:人文情感之美、崇高人生价值之美和主体反思之美。其次,公益广告作为一件艺术品,作者认为有必要对其形式美作分析,主要从语言修辞、声音旋律、线条和色彩方面展开。根据公益广告发展至今所具有的审美特性,必定会对受众产生审美趣味和价值观上的影响,于是在第四章里,作者从真善美三个哲学维度探讨了公益广告作品对受众所产生的美育效应和其审美价值,而这是本文讨论公益广告审美性的重要旨归。综上所述,作者想通过考察我国公益广告的审美性及其对受众的良性影响,一方面给予公益广告创作者一点灵感益思,另一方面,通过这种综述性的研究促进我国公益广告事业的良性发展。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形成一支流动人口大军。随着我国流动人口“家庭化”趋势的不断增强,
我国是一个淀粉生产大国,每年都会生产出大量的淀粉制品。从而使得淀粉成为一种来源广泛,价格低廉且具有可再生和生物降解等优点的物质,广泛应用于多个行业中。淀粉涂膜材料
多元文化对我国的德育产生着深刻复杂的影响,它是新与旧、传统与现代重叠交错,使各种不同的思想价值观碰撞交融,给青少年的道德发展带来深刻影响,这些影响有积极的一面。多元
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是农产品物流体系的关键节点,也是实现农产品快速、准确、按时配送的现代物流基础设施,还是农产品供需信息最佳的沟通交流渠道,加快发展和建设农产品物流
上个世纪法国的萨特、巴尔特等人的光芒遮住了许多另类的思想,布朗肖则更是作为一个自我隐退的思想者存在,就像通常他著作上简短的自我介绍:“莫里斯·布朗肖,小说家和批评家,
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价值是为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这一终极价值确立前提基础。马克思通过对唯心主义本体论意义以及对旧唯物主义本体论意义的改造确立了物质本体论。物质本体论
新课程改革之后,语文“综合性学习”作为正式的课程内容进入初中语文教材,研究现行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有效改进的建议,一方面有助于初中语文教
粒度分析资料一是个传统的划相指标;沉积相及其沉积环境分析一般从形成条件(古构造,古地形,古气候与古水流);岩石特征(岩石类型,结构,构造):储集条件(砂体类型及亚相划分,含油气
刘悦笛先生在《生活美学与艺术经验》一书中明确指出“从后现代艺术的视界观之,当代审美泛化,便构成了其最重要的美学特质。”①技术和以消费主义、解构主义为代表的后现代思
“9·11”恐怖袭击、非典型性肺炎、印尼海啸、汶川地震、墨西哥湾漏油事件、甲型H1N1流感……当今世界不断出现的种种灾难和意外将一个不争的事实摆在我们面前:风险无处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