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公益广告自建国以来,一直以不同的形态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场景中。在第一则电视公益广告形成以前(建国初期实行计划经济的时代),而当时最普遍的各类的商业广告以及宣传海报,在笔者看来实质都已具有公益广告的特征。在论文中,作者也是将其纳入了探讨范畴。(详细阐述见第一章)作者将会从纵向时间和横向空间两条线索来追溯公益广告自建国以来公益广告的发展情况,其原因在于,公益广告的审美性因素与其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时代趋向是密不可分的。在论文第一章中,作者主要从历时性上来对当时公益广告进行溯源分析,同时结合改革开放以前的计划经济时期的社会政治因素来看当时国内的审美观念变迁,并且以1987年改革开放为时间分水岭,将上个世纪最后二十年确定为公益广告的正式萌芽成长阶段。在资料搜集的过程中发现:公益广告其审美性在二十世纪90年代前比较单一薄弱,尤其在计划经济时代,自问世起,更是成为政治宣传的工具。而改革开放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转折点,将国内公益广告发展也带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真正意义上的公益广告开始出现。到上个世纪末90年代,国内公益广告开始大量涌现,形式和内容都得到丰富和拓展。由此,作者认为有必要将21世纪这十年的国内公益广告发展铺展开来探讨,将其作为审美性考察的重点对象。由于当代公益广告作品形式的多样性和丰富化。作本文将众多的作品进行分类归纳,以便于对公益广告发展的整体性规律把握。(详见第二章)在第三章中,作者根据上一章节不同类型的公益广告作品将其审美形式概括为几种:人文情感之美、崇高人生价值之美和主体反思之美。其次,公益广告作为一件艺术品,作者认为有必要对其形式美作分析,主要从语言修辞、声音旋律、线条和色彩方面展开。根据公益广告发展至今所具有的审美特性,必定会对受众产生审美趣味和价值观上的影响,于是在第四章里,作者从真善美三个哲学维度探讨了公益广告作品对受众所产生的美育效应和其审美价值,而这是本文讨论公益广告审美性的重要旨归。综上所述,作者想通过考察我国公益广告的审美性及其对受众的良性影响,一方面给予公益广告创作者一点灵感益思,另一方面,通过这种综述性的研究促进我国公益广告事业的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