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损耗条件下平板试样热参数测量技术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ad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导热系数、传热系数、边界形状等热参数在航空航天热防护、发动机散热、核电站安全等领域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其准确测量对安全运行及热防护设计等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受限于恶劣工作条件或空间等,往往无法通过测量直接获得。导热反问题方法为测量此类参数提供了一个有效途径。热参数测量受热损耗影响较大,因此热损耗条件下提高热参数的测量精度的测量技术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实用意义。换热或传热设备中温度更容易测量,基于某刻、某段时间内测点的温度信息来识别热参数是一种间接测量技术。该技术对目标没有特殊要求,适用领域广,容易操作实现,特别适合于空间有限、结构或工况复杂设备的热参数的测量。本文采用基于温度的间接测量技术求解导热系数、传热系数和未知边界形状,旨在:研究有损耗情况下基于第二类边界条件导热系数测量模型的构建,解决传统模型基于实测数据测量时结果误差大的问题;研究有热损耗下基于第三类边界条件下传热系数测量模型构建,解决利用传统模型求解的结果构建温度场时温差偏大的问题;研究边界形状反演测量的一种新算法,解决当前传统算法反演结果易受初值和测量点数量影响的问题。研制导热系数、传热系数反演装置,解决目前缺少实测验证研究的问题。基于以上目的,本文开展导热系数、传热系数、边界形状的测量技术的研究工作,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针对传统模型基于实测温度测量导热系数存在误差大的问题,构建了一种热损耗下基于第二类边界条件的导热系数测量模型-虚拟薄板。概述了传统模型存在缺少热损耗项的估计导致误差较大的问题。在考虑热损耗的情况下,通过推导研究了模型的热损耗和温度场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有损耗下导热系数测量模型的实现方法。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传统模型,虚拟薄板的反演结果不受热损耗的影响,提高了测量的精度。针对面向工程化应用中利用传统模型测量求解的传热系数构建温度场存在温度偏差大的问题,构建了一种有热损耗情况下基于第三类边界条件的传热系数测量模型-局部模型。根据工程问题中热损耗存在的位置,推导了其对测量模型的影响,构建了热损耗与测点温度之间的关系,实现了包含热损耗时的测量求解。有损耗下的仿真结果表明,局部模型克服了传统模型易受热损耗的影响问题,将测量值的相对误差从-7.12%降低到0.5%以内。针对传统最优化算法等在边界形状求解中精度易受测点数量等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第三类边界条件的边界形状反演新算法。研究了测点温度和待求边界位置之间的内在规律,建立了测点温度和边界位置之间算法求解模型,该算法避免了目标函数梯度解算步骤,为边界形状求解提供了一种新思路。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主流的共轭梯度法,在测量点数较少时新算法将反演结果的平均相对误差从20.1%降低到了1.6%,提高了测点较少时的反演测量的精度。针对导热系数测量研究缺少工程化实测验证的问题,研制了基于第二类边界条件的导热系数测量实验装置。根据实际求解的需求,设计了实验装置的温控系统、机械系统和应用程序。实测结果表明,相比传统反演模型,新模型将测量值的相对误差从-14.76%降低到-4.67%。针对传热系数反演测量研究缺少工程化实测验证的问题,研制了基于第三类边界条件的非稳态传热系数实验装置。设计了加热系统,保温防护装置,机械系统和应用程序。实测结果表明,相比传统模型,局部模型将利用测量值获得的温度场与实际温度的偏差从-0.30℃降低至±0.02℃。
其他文献
难降解工业废水处理需求日益加剧,传统处理方法难以满足提标减排的新要求。电化学氧化法以“清洁”电子驱动有机污染物降解,具有高效、环境友好、易于自动化等优势,在分散式水处理领域备受关注。然而,受限于电生·OH极强的反应活性和极短的半衰期,使其仅附存于阳极附近亚微米级的反应薄层内。因此,在阳极界面微物理场作用下,边界层内电生·OH产量、反应活性以及与污染物的传质-氧化反应尤为错综复杂。为此,以强化·OH
纺织印染工业在我国经济中占据重要的位置,每年排放的大量含盐染料废水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对清洁用水造成巨大危害。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开发零排放的资源回收处理技术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其中纳滤技术以高效的选择性分离污染物的优点成为纺织废水中最有潜力的回收处理技术之一。如果将染料和盐类进行分离回收,把污水转变为资源的来源,可以提高企业水资源的内部循环,推动污水绿色处理的可持续发展。但传统纳滤膜具备高
在气动热环境中,当带有红外制导装置的飞行器高速飞行时,其前方的光学头罩温度迅速提升。由于受热不均匀,光学头罩的温度和折射率为非均匀分布。当一束平行光束通过折射率呈非均匀分布的流场和光学头罩时,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增加了附加的相位。被探测器接收到的目标图像出现模糊、抖动、和像偏移。这种现象被称为气动光传输效应。同时气动加热的光学头罩发出强烈的红外辐射光束。红外辐射光束通过红外导引头后方的光学系统被探
氢能由于热值高、来源广和产物无污染等优点在众多新型能源中脱颖而出,但传统的氢能的制备方法存在能耗高、初期投资成本高及污染环境等问题已不能满足目前对氢能的需求。电解水制氢是一种绿色无污染、操作简单的方法,但转换效率低制约了该技术在工业中大范围应用,目前亟需开发高活性材料来降低电解水的能耗并提高能源转化效率。本文以硒化钴为基体材料,采用掺杂和复合共用的方法对其进行改性研究,开发复合材料的形貌和结构调节
TiAl合金由于具有较低的相对密度,较高的比模量和比强度以及优秀的高温抗蠕变和抗氧化能力,被认为是在航空航天和汽车工业领域具有巨大应用潜力的理想高温结构材料,但是TiAl合金室温塑性及高温热加工性能较差的特点严重限制了其实际应用。而相比传统成分的TiAl合金,通过体心立方β相区凝固形成的β凝固TiAl合金可以获得晶粒细小的组织结构并具有平衡的机械性能及优良的热加工性能。此外,在TiAl合金中添加适
金属锑(Sb)具有低成本、储量丰富且理论比容量高的优势,是当前最具开发价值的钠离子电池(SIB)负极材料之一。然而,商业Sb粉在电化学循环过程中会因发生较大的体积膨胀而发生粉化,造成严重的容量衰减,同时,Sb作为SIB合金型负极材料还存在倍率性能较差的问题。对此,本文设计并制备了一种纳米多孔结构Sb基SIB负极材料,借助孔径跨尺度的分级多孔结构优势,有效提高了电极材料的倍率性能,利用电化学非活性组
隔震技术是结构抗震领域近半个世纪以来突出的研究成果之一,已得到广泛的应用。目前已建成的隔震建筑大多集中在潜在地震发生区域,由于地震发生、强度和特性的不确定性,在设计基准期内隔震建筑仍可能遭受极罕遇地震的作用。隔震建筑等重要建筑为了避免结构破坏以及建筑功能丧失,其抗震需求明显高于普通建筑,增加抗极罕遇地震能力不仅能够实现日益增长的抗震需求也能够提高结构的安全储备。研究探索新的隔震方式和设计方法,既付
锰氧化物(MnOx)纳米颗粒广泛分布于天然水环境中。同时,MnOx与水处理息息相关。MnOx是优良的水处理剂,能够通过氧化或吸附作用去除水中某些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污染。另外,在地下水除锰或高锰酸钾氧化修复污染水体时,MnOx是重要的固体产物。MnOx纳米颗粒的尺寸是决定其性质的一个重要参数,与其在天然水环境中的迁移和归趋,及在水处理中的分离性能和除污染性能密切相关。所以需要评价MnOx纳米颗粒的团
二维有机晶体长程有序、无缺陷的晶体结构可以保证电荷的高效注入和传输,其对外界刺激响应十分灵敏,可以应用于高性能的电子器件与逻辑电路,因此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注意力。作为一种典型的n型有机半导体,全氟酞菁铜(F16CuPc)呈现出优异的空气稳定性,并且可以有效地吸收可见光,在有机电子与光电子器件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如场效应晶体管、光电探测器等。然而,F16CuPc薄膜、纳米线与微纳米带较差的结晶性与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无线移动通信产业经历了巨大的技术创新和惊人的业务量增长。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智能终端连接量以及高速率通信的需求,超密集组网技术应运而生。超密集组网中,通过不同类型的低功率基站的密集部署,有效地提高单位面积的传输能力。这一能力可以用区域频谱效率进行描述。虽然区域频谱效率这一概念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经提出,但是原有的分析模型均基于理想假设且不适用于超密集组网的应用场景。同时,小基站的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