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 五项血清肿瘤标志物与胸腺肿瘤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目的评估五项血清肿瘤标志物与胸腺肿瘤临床病理特征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年11月至2016年9月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接受手术并明确病理的胸腺肿瘤患者159例。收集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实验室资料包括五项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yfra 21-1、SCC、NSE、CA 125;病理学资料包括组织学类型、TNM分期及肿瘤最长径。分析比较五项血清肿瘤标志物在不同肿瘤分期、组织学类型等方面的差异,探讨形成这些差异的可能原因。结果159例胸腺肿瘤患者中,年龄大于53岁组血清CEA水平较高(P=0.040);男性组血清CEA水平较高(P=0.015),但血清CA 125水平较低(P=0.045);肿瘤非根治性切除组血清Cyfra 21-1及NSE水平较高(P=0.028,P=0.033);T4期患者血清Cyfra 21-1及NSE水平较高(P=0.000,P=0.004);淋巴结转移(N1-2)患者血清NSE水平较高(P=0.009);胸腺癌组Cyfra 21-1及NSE水平较高(P=0.000,P=0.010)。而肿瘤大小及有无胸膜播散与五项肿瘤标志物均无显著相关性;Cyfra 21-1在T分期ROC曲线中,AUC为0.837±0.076,P=0.001,取1.86ng/ml时,敏感性为0.875,特异性为0.748;Cyfra 21-1在组织学类型ROC曲线中,AUC为0.734±0.057,P=0.000,取1.75ng/ml时,敏感性为0.667,特异性为0.735;NSE在N分期ROC曲线中,AUC为0.785±0.061,P=0.007,取12.4ng/ml时,敏感性为0.875,特异性为0.656。结论胸腺肿瘤中血清肿瘤标志物阳性率较低,Cyfra 21-1及NSE用于胸腺肿瘤的正常值可能需要重新界定。血清Cyfra 21-1升高,可能提示T分期较晚及肿瘤恶性程度较高。Cyfra 21-1用于判断T4期及胸腺癌的临界点可能是1.86ng/ml及1.75ng/ml,血清NSE升高可能提示了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发生。第二部分 五项血清肿瘤标志物对胸腺肿瘤术后复发的预测目的 探讨五项血清肿瘤标志物在预测胸腺肿瘤患者术后复发中可能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2年11月1日至2016年9月30日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接受手术并明确病理的胸腺肿瘤患者102例。收集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实验室资料包括五项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yfra 21-1、SCC、NSE、CA 125;病理学资料包括组织学类型、TNM分期及肿瘤最长径;随访资料包括随访时的五项血清肿瘤指标,随访时的胸部CT。研究总结五项血清肿瘤标志物在预测胸腺肿瘤患者术后复发中可能的作用。结果 102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28.3月,9例患者出现复发/转移,包括1例淋巴结转移,3例胸膜复发/转移,5例远处转移。术前血清Cyfra 21-1关于复发的ROC曲线中,AUC=0.778±0.078,P<0.05。取Cyfra 21-1值为1.66 ng/ml时敏感度为0.889,特异度为0.677。随访时血清复发患者血清Cyfra 21-1、SCC、CA 125水平显著高于同期无复发患者(P=0.000,P=0.000,P=0.005)。术后血清Cyfra 21-1值为2.66ng/ml时敏感度为0.667,特异度为0.92;SCC值为1.5ng/ml时敏感度为0.667,特异度为0.839;术后CA 125值为13.93ng/ml时,敏感度为0.778,特异度为0.710。结论 肿瘤组织学类型及术中是否根治性切除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血清Cyfra 21-1可较好的预测术后复发/转移,判断的临界点为1.66ng/ml。当影像学上出现早期难以判断的可疑病灶时,随访血清Cyfra 21-1的值可为临床医生提供一定的帮助。判断的临界点为2.66ng/ml。血清SCC及NSE对于复发转移的诊断效力略差,判断的临界点分别为1.5ng/ml及13.93ng/ml。第三部分 五项血清肿瘤标志物与胸腺肿瘤诱导治疗疗效间的关系目的 探究血清肿瘤标志物对胸腺肿瘤患者诱导治疗可能的指导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2年11月1日至2016年9月30日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诱导治疗后接受手术并明确病理的胸腺肿瘤患者33例及直接接受手术治疗的胸腺肿瘤患者159例。收集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实验室资料包括诱导治疗前后的五项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yfra 21-1、SCC、NSE、CA125;影像学资料包括诱导治疗前后的胸部CT横断位上的肿瘤长径、有无胸腔积液。病理学资料包括组织学类型、TNM分期。研究五项血清肿瘤标志物在诱导治疗前后的变化,并于直接手术的患者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其对诱导治疗可能的指导意义。结果 诱导治疗的总缓解率为69.7%。治疗有效组(n=23)中血清Cyfra 21-1和CA 125显著下降(P=0.046,P=0.049);治疗无效组(n=10)中血清Cyfra 21-1和CA 125亦有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545,P=0.257)。诱导治疗前,胸水组(n=8)血清CA 125水平显著高于无胸水组(n=25)(P=0.049),诱导治疗后,胸水组8例患者胸水均获得完全吸收,与无胸水组相比,血清CA 125水平不再有统计学意义(P=0.529)。直接手术组与诱导治疗组进行比较(诱导治疗组肿瘤标志物为治疗前水平),诱导治疗组治疗前血清Cyfra 21-1、NSE、CA125水平显著较高(依次为P=0.000,P=0.001,P=0.000);同时由卡方检验可得到:诱导治疗组的肿瘤分期、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手术根治性切除率与直接手术组均有显著差异(P=0.000)结论 诱导治疗有效的患者,除了在影像学上表现为肿瘤体积的缩小,还可以在血液学上表现为肿瘤标志物(Cyfra 21-1及CA 125)的降低。胸腺肿瘤患者血清CA 125升高,可能与胸腔积液相关。在影像学支持下,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升高(尤其是Cyfra 21-1、NSE),可提示肿瘤分期较晚、恶性程度较高,以及手术根治性切除的可能性较小。可考虑行术前诱导治疗,以期获得更好的远期效果。第四部分 手术联合术中温热灌注化疗在胸腺肿瘤胸膜转移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保留肺组织的胸膜切除术结合术中温热灌注化疗在胸腺肿瘤胸膜转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前瞻性纳入了2015年12月至2017年5月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胸外科行胸腺肿瘤胸膜切除术联合术中胸腔温热灌注化疗的患者共37例。根据胸腺肿瘤侵犯范围选择手术径路和方式,切除原发灶及胸膜病灶后,以40℃左右的含顺铂(100mg/m2)的灌注液循环灌注胸腔60min。记录患者术前的临床资料,观察术中生命体征,包括心率、鼻咽温度、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和血氧饱和度,记录患者有无术后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肝肾功能异常、心率失常、骨髓抑制等。随访患者术后复发情况,记录术后6个月胸部CT有无胸膜复发病灶。结果 本组共37例患者中,36例患者顺利完成胸腔温热灌注化疗,1例因患侧肺难以萎陷而灌注失败。术中生命体征平稳,灌注前后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血氧饱和度无统计学差异,仅有心率及鼻咽温度升高,鼻咽温最高为38.5℃(术中应用冰帽予以物理降温),与灌注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P=0.000)。全部37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严重并发症或住院死亡发生,仅有2例在术后三天内存在恶心呕吐。顺利完成胸腔温热灌注化疗的36例患者术后第一天肝肾功能未见异常,血常规表现为白细胞显著升高及血小板显著降低(P=0.000,P=0.006)。31例患者完成术后6个月的门诊随访。1例患者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经放疗后缓解,1例出现肺内转移病灶后失访,1例出现患侧胸膜寡复发。6例患者失访,其中2例分别于术后一月及三月因非肿瘤原因死亡。分析比较31例随访患者术前和术后6个月的五项血清肿瘤标志物,可见CA 125于术后6个月显著降低(P=0.022),Cyfra 21-1略有降低但未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5)。结论 对于存在胸膜播散的IVa期胸腺肿瘤患者,保留肺组织的胸膜切除联合术中胸腔温热灌注的这种治疗模式,可显著降低相关的围术期风险,保证围术期安全。术中需要外科、麻醉科及护理部多方配合,严密监测生命体征,一旦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时及时处理,有必要时应及时终止温热灌注化疗。这种新的治疗模式可有效减少短期的胸膜复发,远期效果有待延长随访时间后进一步分析。另外,血清CA 125水平升高与胸膜受累相关,可能提示了潜在的胸膜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