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教师是教育改革的实践者,因此提高地理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实现教育改革目标的必然要求。基于此,本文借助“地理可行能力”项目中的核心概念“课程制作”,与合作行动研究相结合,通过开展地理课程制作合作行动研究,为我国地理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可行途径。本文运用行动研究法、文献研究法、访谈法、参与式观察法等,构建出地理课程制作合作行动研究模式;调查了地理教师的课程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教师是教育改革的实践者,因此提高地理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实现教育改革目标的必然要求。基于此,本文借助“地理可行能力”项目中的核心概念“课程制作”,与合作行动研究相结合,通过开展地理课程制作合作行动研究,为我国地理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可行途径。本文运用行动研究法、文献研究法、访谈法、参与式观察法等,构建出地理课程制作合作行动研究模式;调查了地理教师的课程制作现状并从中发现问题;通过描述和分析合作教师在地理课程制作合作行动研究中的“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过程,揭示出地理课程制作合作行动研究对地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影响和作用。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运用文献研究法构建出地理课程制作合作行动研究模式。该模式包含总体设想、发现问题、制定计划、实施行动、研究总结环节,在其关键环节“实施行动”中又划分三个阶段,一是合作行动小组创作地理课程制品阶段,二是合作教师应用地理课程制品教学阶段,三是合作行动小组反思修订地理课程制品教学阶段。地理课程制作合作行动研究是一个“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螺旋式上升的循环过程。(2)运用访谈法对合作行动研究场域中地理教师的课程制作现状展开调查。发现地理教师在课程制作中存在教学主题来源局限、地理课程资源开发不足、地理课程制品教学应用中缺乏情境创设、教师对地理课程制品及其教学应用的反思难以突破自我意识的局限等问题。(3)研究者实施了地理课程制作合作行动研究。合作行动小组选取现行中图版必修二教材中第三章第二节“工业区位”的相关文本内容进行地理课程制作。首先,在创作地理课程制品阶段,合作行动小组集体创作出以“世界工厂—东莞”为教学主题的地理课程制品;其次,在应用地理课程制品教学阶段,合作教师借助地理课程制品打造出以主题为线索,以问题链条为纽带,在学习情境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师生互动参与式课堂,以实现对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育;再次,在反思修订地理课程制品教学阶段,合作行动小组通过个人反思、集体研讨、一人主笔对地理课程制品及其教学应用做出修订。合作教师在这三个阶段中历经不断地“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以形成循环。(4)通过地理课程制作合作行动研究,总结出地理教师在反思性实践能力、地理核心素养教学能力和教育研究能力方面所获得的发展,揭示出地理课程制作合作行动研究是地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可行途径。
其他文献
在《最高人民法院公报》2006年第6期刊载的“新宇公司诉冯玉梅商铺买卖合同纠纷案”中,法院判决支持了违约方新宇公司主张解除合同的诉讼请求。但是,基于维护合同严守原则、发挥合同解除制度的救济功能以及降低道德风险、避免违约方通过合同解除行为获利的理论基础,传统合同法理论并不支持违约方当事人可以作为主动解除合同的主体。立法上,“中国人大网”于2018年9月5日公布的《民法典合同编草案二次审议稿》(以下简
新时期的农业经济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发展,只有通过科技的创新才能够促进农业循环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三农”问题一直是国家关注的问题,科技支撑服务体系的建立有助于发展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的方式正处于转变阶段,产业技术升级、调整结构都处于关键期,但农业科技支撑体系建立的还不够完善,该体系的发展满足不了当前农业的发展,所以需要建立健全农业循环经济科技支撑体系,构建农业循环经济科技支撑体系是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个颇耐人寻味的现象,即不少著名作家的文学生活是从儿童文学起步的,其中就有现代最负盛名的作家之一茅盾。本文试图从儿童文学的角度考察茅盾的文学活动,以期寻找一条认识茅盾的新路径。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考察茅盾的儿童文学活动。绪论部分,首先论述研究茅盾儿童文学的缘由及意义;其次归纳整理关于茅盾儿童文学研究的现状;最后阐述研究思路与方法。第一章探究茅盾从事儿童文学活动缘起。该章分为三个
中国经历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之后,综合国力大幅度提升,社会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之成就。但是回顾中国近几十年的发展过程,社会发展也遇到与西方发达国家一样的自然生态环境恶化、资源枯竭的严重问题,这些问题逐渐成为阻碍中国当前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当前,人类对大自然过度开发利用,使自然生态不断恶化,已经严重危及到人类自身的生存。近几年,中国人民的基本生活保障得到解决之后,广大人民群众更加向往美好宜居的生活环境
随着图片、音乐、颜色等非语言符号在语篇意义构建和人际交流中的地位日渐突出,过去以语言为主的单一模态已经无法满足时代的需求,多模态话语分析应运而生,为人们理解丰富多彩的符号系统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以克雷斯(Kress)和范莱文(Van Leeuwen)的视觉语法和福斯维尔(Forceville)的多模态隐喻为理论指导,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改革开放以来(1978-2019年)共计105期
随着国际经济的不断发展,高新技术日益成为各国企业重要的竞争资源。近年来,我国在高新技术领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然而随着国际投资环境的不断恶化,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海外投资频频碰壁。欧美等国家对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海外投资的抵制力度逐渐加大,采取更为严厉的审查以及不合理的歧视性对待政策等,使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海外投资项目的成功率大大降低,同时极大增加了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海外投资的成本。除了日益严苛的审查风险外,投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明星议题逐渐深入公众生活,成为公众讨论不可回避的一部分。“人设”是一种戏剧性的角色定位,其本质是一种象征符,是将具体的人物形象高度概括化、抽象化的结果。明星通过“人设”表演来实现印象操纵。本研究以明星在新媒体中的“人设”文本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案例分析法、文本分析法以及访谈法,借助拟剧理论视角分析了明星在新媒体中的“人设”表演的互动过程中,展现出来的印象管理技术。研究发现,“人设”
关于法律与习俗的关系,西方法社会学家大都持反映论的立场,即主张“法律不能改变习俗”,但中国1950年《婚姻法》对传统婚姻陋俗的成功改造提供了实践上的反例。因而,“法律不能改变习俗”的命题并不能绝对化,“法律能否改变习俗”应转化为研究满足了什么样的社会条件,法律才能改变习俗,这样的研究对于当今中国陋俗的治理更具有积极意义。本文意欲通过分析1950年《婚姻法》对婚俗改造的过程,揭示在相应社会条件的满足
当前,中国经济已经迈入新常态,经济发展阶段的特征由“高速增长”逐渐转向“高质量发展”。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制造业。质量的提升,尤其是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是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打造质量和贸易强国的重中之重。从21世纪入世以来,中国制造业迅猛发展,凭借着出口规模大、产值高,中国已经跃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和“世界第一大贸易出口国”。但是规模大、产值高并不意味着质量高,事实上,和发达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