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应用18F-FDG-PET-CT探讨吡格列酮对实验性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及钙化的作用,及钙化与易损性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将20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吡格列酮组(n=10)和对照组(n=10)。制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方法为含2%胆固醇的高脂饮食加腹主动脉球囊拉伤。吡格列酮组给予每日吡格列酮10 mg/(kg·d)灌胃。高脂饮食共18周,分别于第8周及第18周各抽血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并各进行一次PET/CT扫描,测量标准摄取值SUV(SUVmax、SUVmean)。实验动物行安乐死,主动脉组织行病理免疫组化,比较两组间血清学指标、SUV值、斑块面积、斑块纤维帽厚度,纤维帽厚度与斑块面积比值,以及钙化面积百分比。分析SUVmean、SUVmax与动脉斑块面积、纤维帽厚度、纤维帽厚度/斑块面积比值、钙化面积百分比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第8周与第18周,两组间TC、TG、LDL-C无统计学差异。第18周,吡格列酮组hs-CRP(4.67±0.46至6.21±0.93,P<0.01)、MMP-9(43.50±1.94至60.24±3.62,P<0.01)、SUV值(P<0.01)较对照组下降。实验终期扫描,吡格列酮组TG(1.70±0.90至1.48±0.85,P<0.01)、hs-CRP(6.08±0.75至4.67±0.46,P<0.01)、MMP-9(50.44±2.05至43.50±1.94,P<0.01)、SUV值(P<0.01)均低于基线水平。第8周时,吡格列酮组和对照组在水平位的PET/CT融合图像可见主动脉管壁轻度充盈缺损,及少量的放射性摄取。第18周时,吡格列酮组图像与第8周相近。对照组水平位图像可见明显偏心性充盈缺损及明显的放射性摄取。实验终期扫描,对照组SUVmean显著高于吡格列酮组(0.83±0.20至0.63±0.14,P<0.01)。对照组的SUVmax显著高于吡格列酮组(1.03±0.30至0.77±0.18,P<0.01)。吡格列酮组相应动脉的斑块面积、钙化面积百分比较对照组低,斑块纤维帽厚度,纤维帽厚度/斑块面积比值较对照组高。结论:炎症贯穿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钙化的起始和发展,对于斑块易损性进展及血管早期钙化有着重要影响,控制炎症的水平可以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及血管钙化的进展。18F-FDG PET/CT作为一种新兴的分子影像学技术,可以用于评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易损性,并可以对于血管早期钙化做出提示,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意义。吡格列酮作为高亲和力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激动剂,是临床上常用的胰岛素增敏剂,具有较强的抗炎作用,可以用于改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易损性,并可以用于控制血管早期钙化的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