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12月11日起人民币业务对外资银行全面开放,中国全面履行入世的基本承诺,结束5年的过渡期。面对外资银行的冲击,我国商业银行的效率如何,能否在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已成为关注的焦点。目前处于改革阶段的中资银行尤其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迫切需要辨析其与世界一流银行的差距,找出制约其经营效率的因素,尽快提升其竞争实力。但对于国有银行产生高风险和低效率,现有研究中有认为产权主体单一化,产权关系不明晰是我国国有银行存在问题的根源。影响国有商业银行效率的因素很多,但本文中侧重研究产权制度对国有商业银行效率的影响。本文首先运用DEA方法测算了我国14家有代表性的商业银行1998-2005年的技术效率,然后采用Panel Data模型检验了银行效率的“产权决定论”,结果表明:产权形式是影响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决定性因素,较低的盈利能力和产权主体单一是国有商业银行经营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同时实证的结果也显示开始于2003年底的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颇有成效,有助于银行效率的提升。最后在总结已有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探索的经验基础上,提出要使国有商业银行取得全面成功,必须分别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来实现。指出产权制度改革应定位于建立“国家控股的股份商业银行制度”。为了达到改革的效果,股份制改革的实施包括深化银行内部改革,外部环境的改革及宏观政策的配合。渐进式产权改革,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以及构造股份制改革的外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