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鄂尔多斯西缘地区北隔河套盆地与内蒙地轴相望,南与秦岭褶皱带相接,西邻北祁连褶皱构造带和阿拉善地块,东连鄂尔多斯地块,处于中国东西构造域的结合部位。鄂尔多斯地块、阿拉善地块、秦岭—祁连地块之间的多期次成盆和造山作用,使得研究区成为一个极其复杂的复合型大陆内盆山转化构造带。该构造带包含着不同时代、不同类型的造山作用与成盆作用所形成的岩石地层单元及其结构构造,地质面貌异常复杂。特殊的构造位置、特殊的构造动力学环境及其它们的叠加复合,导致研究区内古生界含油气系统的基本要素及各种地质作用过程明显不同于其东侧的鄂尔多斯盆地本部地区。通过研究古生界构造沉积演化及含油气系统,可以为该区古生界含气区带的综合评价与勘探目标的优选和确定提供了较为充足的地质依据。以大陆动力学理论为指导,综合利用地面地质、井下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方法和各种分析测试手段,在区域构造背景分析、构造样式研究、构造层序及构造单元划分的基础上,通过研究恢复古生界不同构造演化阶段的盆地原型及地层充填系列,剖析不同含油气系统的形成演化历史,划分有利的天然气运聚单元或成藏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鄂尔多斯西缘及邻区经历了寒武纪—早奥陶世被动大陆边缘、中奥陶世一泥盆纪北祁连弧后盆地、晚石炭世—中二叠世克拉通边缘坳陷盆地、晚二叠世大华北克拉通盆地等四个不同的构造演化阶段;古生界烃源岩发育、圈闭类型多样、储盖组合优越,含油气系统静态要素和动态过程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配置良好,天然气勘探前景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