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我国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传统劳动密集型、资源消耗型、环境污染型为特征的以中低端产业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我国经济发展步入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的新常态,迫切需要从要素驱动转为创新驱动。创新创业是激发全社会创新潜能和创业活力的有效途径,是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 2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传统劳动密集型、资源消耗型、环境污染型为特征的以中低端产业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我国经济发展步入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的新常态,迫切需要从要素驱动转为创新驱动。创新创业是激发全社会创新潜能和创业活力的有效途径,是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
2004-2018年的15年间,我国高等学校毕业生人数由280万增长到820万,平均每年增幅7.43%。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创新的新鲜血液,是创业的主要力量,若引导得当则能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若引导不当成为失业青年则给社会稳定带来挑战。因此,构建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体系,营造适合创新创业的政策环境,造就大学生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以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法了解国内外研究的现状,继而阐述了创新、创业的定义,阐释了政府职能理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理论;然后从科教创新、创新创业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财政支持、税收优惠、金融扶持七个维度,对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进行梳理,并分析总结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存在内容覆盖广、针对性不强、整体性不强、法律效力低等特点;其次使用问卷调查及人物访谈等研究法,实证分析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存在问题和原因;最后从政策制定、政策内容、政策执行三个维度,对完善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提出建议。
其他文献
我国现阶段正属于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我国的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矛盾也趋于高发。同时因为时值全面深化改革,经济体制转变的重要节点,在公共管理方面尤其是社会治理层面产生了许多全新的挑战,对管理者能力的要求更高,也使得管理的难度变大,风险亦随之增加。我国作为一个自然灾害多发国,以洪涝、台风灾害为主,地震、雪灾等不同种类的自然灾害也都时有发生。据统计,仅2018年前三季度全国就有1.3亿人次受灾,并且产生
精准脱贫工作既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跟随扶贫对象变化而调整的动态过程。调查发现,贫困人口中近半数因病致贫返贫,现实情况及医学规律注定解决因病致贫返贫无法短期内实现,而且不可能全部解决,可见健康扶贫难度之大、面临形势之严峻。健康扶贫既要提供高质量的医疗健康服务,减轻困难群众医疗负担;也要提高困难群众健康素养,培养其自我健康管理意识,增强其自主能力;还要注重为困难群众提供生产支持和发展
我国社会治理正在从“治理”向“善治”转变,作为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组织治理已经形成了颇具中国特色的治理模式与创新发展路径。然而,社会组织快速发展势必衍生出诸多的治理问题:如治理结构的空间限制、制度规则的过度刚性、组织资源的非均衡配置、社会需求多样性、社会组织自身能力不足等方面限制。为了有效应对复杂多元的公共治理需求和破解社会组织治理难题,我国社会组织普遍历经了一个复杂多样的政策转化与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持续高速发展,但贫困问题仍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社会问题。为解决这一难题,党和政府始终致力于扶贫减贫工作,扶贫开发工作先后经历了改革扶贫、开发式扶贫、扶贫攻坚、参与式扶贫到现在的精准扶贫五个阶段,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减贫成果。随着扶贫开发力度的不断加大,国家针对贫困人口投入的财政扶贫专项资金也逐年增加,规模不断扩大,但在财政扶贫资金的实际拨付、管理和使用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资金闲置、
官方智库作为最接近政府决策核心的政策研究和咨询机构,在影响政府决策、搭建沟通桥梁、培育智库人才和引导公众舆论等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为官方智库提供发展空间的同时,对智库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指明了方向。 本文采用文献综述法和案例分析法,在对国内外相关智库研究的基础上,以政策科学理论、精英主义理论、多元主义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对官方
监狱作为国家的刑罚执行机关,不仅肩负着惩罚和改造罪犯的重要职责,更是体现着社会主义法治的公正和文明,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刀把子”。相对于其他公民,身处高墙之内的服刑人员是以一个特殊的社会成员而存在的,尽管被剥夺了人身自由,但仍是我国的公民,依法享有生命权、健康权等未被法律剥夺的基本权利。监狱的人权保障状况是透视社会发展与民主进程的重要标尺之一,在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确保服刑人员的医疗权利,不仅关
扶贫是我国一项重要的国事,为了实现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精准扶贫”,旨在找出贫困根源,对症下药,帮助贫困地区的贫困户脱贫致富。经过政府的不断努力,我国的扶贫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政策集中反映或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和愿望,是执政党、国家和政府进行整治控制或阶级统治的工具或手段,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它作为分配或调整各种利益关系的工具或手段,是各种利益关系的调节器。建
精准扶贫是新时代中国反贫困治理领域的新思想、新理论、新要求,自实施以来就彰显出强大的生命力。第一书记驻村制度是国家治理体系在精准扶贫背景下的理性选择,第一书记由行政组织赋权,通过对农村基层政治、组织、经济、文化等领域进行重构优化,将国家权力渗入农村基层一线,弥补传统农村内生性领导力在扶贫领域的结构性不足,第一书记调动内外部资源,使精准扶贫工作在规范化和制度化的道路上不断迈进。 第一书记作为精准扶
经过长期的探索,我国的扶贫工作通过吸取教训和自主创新,形成了一系列扶贫模式和实用的扶贫措施,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的扶贫进程。但是,由于经验、思想和资源的限制,传统的扶贫模式导致了一系列问题,如扶贫参与度低,扶贫效果有限,返贫问题突出等。如何创新和完善扶贫模式,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在扶贫开发中的积极作用,促进扶贫工作的有效和持续推进,真正实现2020年如期脱贫摘帽的目标,对我国政府来说是一个迫切的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2012年,总书记在纪念现行宪法公布30周年大会上指出:“要健全权力运行和制约监督体系,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失职要问责,违法要追究。”2016年,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强调:“全党要以自我革命的政治勇气,着力解决党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增强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2017年,总书记在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