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评价我国省级妇幼保健院服务的技术效率,探讨各服务技术效率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提高省级妇幼保健院服务效率提供针对性的建议,为其自身建设及工作重点提供参考意见。研究方法收集2012年度全国省级妇幼保健院的资源与运营情况及各省统计年鉴相关数据,利用最大值、最小值、中位数、均值和标准差等统计指标和统计图表进行描述,了解2008年-2012年全国省级妇幼保健院资源与运营相关指标的变化趋势;利用相关系数法、聚类分析法、因子分析法和文献优选法综合选择合适的投入指标和产出指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从省级妇幼保健院的整体服务、医疗服务和保健服务三个方面测算其服务的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并利用超效率得分对全国省级妇幼保健院进行排名;利用Tobit回归模型分别探讨对省级妇幼保健院三类服务技术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2008年-2012年省级妇幼保健院平均财政补助收入、业务支出、业务收入、万元以上设备数、年度承担科研课题项目数和年度科研经费增加较快,但平均保健人员数、床位数和出院人次数增速较慢。筛选得到的投入指标包括卫生技术人员数、业务用房面积、年业务支出和财政补助收入;筛选得到的产出指标包括业务收入、年诊疗人次数、病床周转次数、妇幼保健服务提供率、下基层进行群体保健工作指导的总天数、年度承担科研项目课题总数。我国省级妇幼保健院整体技术有效率为75%,平均技术效率得分为0.962;医疗服务技术有效率为55%,平均技术效率得分为0.880;保健服务技术有效率仅为45%,平均技术效率得分为0.711;区域来看,整体服务和医疗服务的技术效率排序均为西部最高、东部次之、中部最低,但保健服务技术效率是中部最高;20家省级保健院中,有6家的三种服务技术效率均相对有效,11家的保健服务效率远低于其整体服务效率和医疗服务效率,3家的医疗服务效率低于保健服务效率。Tobit回归结果显示,省级妇幼保健院整体服务、医疗服务和保健服务技术效率与本科及以上学历或中高级职称卫生技术人员占比、人均GDP、服务人口呈正相关;与辖区产科机构数目、财政投入占总收入比例、药品收入占总收入比例、医护比和资产负债率呈负相关。研究结论我国省级妇幼保健院整体发展态势良好,但依旧存在保健人员发展补充不充足、对基层群体保健工作指导不充分、财政补助收入占总收入比例较低等弊端;从效率测算上看,部分省妇幼保健院医疗服务和保健服务效率发展不均衡,保健服务效率低于医疗服务效率;效率的影响因素主要集中在拨款方式及收入构成情况、卫生技术人员素质和医护人员构成情况、辖区经济发展与服务人口数量等方面。为进一步提高省级妇幼保健院技术效率,决策者应重视妇幼保健机构建设,增加财政补助投入和保健人员配备,并加强机构人员能力建设和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