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比较史学从形成到被史学家接受以及成为史学家研究的热点是有其显著的突出影响的。近几年来,曾一度再次掀起研究历史的热潮,历史比较研究法再次成为学者研究历史的重要手段,并在一些国家成为主流且有不可预言的前途。这一研究方法也成功吸引了我国治史者的研究兴趣,并高度重视直至付出实践,为在这一领域中确立自身的立足之地,学者们不惜辛苦,在借鉴他国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中另出新意以不同的视角并挖掘出与众不同的研究成过。运用历史研究法研究历史的实践可追溯至古代,历史比较法作为科学方法为人们所认识并接受有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时期,是一个独立发展并深深拓展的领域。它初步形成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期间为历史研究发挥了重要贡献,其主要作用的慢慢得到发挥,并将继续为今后的史学研究产生无法估量的影响。同史学家将研究历史手段的矛头指向历史比较法的同时,在教学一线工作的历史教师们也受其影响将历史教学的新模式的焦点也转移到历史比较法上。在如今的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历史学科的教学还没有摆脱以往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虽然个别老师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教学探索,但总的教学模式而言还是对教材历史知识的讲解,其创新能力不足,也没有形成一个有突破进展的新型历史教学的教学模式。随着新课标、新教材的问世,中学历史教学改革进入实质性阶段,酝酿已久的新理念、新教法在历史教学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推广和运用,探究性学习、教育、发展性评价等给原本沉闷、乏味的历史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新教改背景下,历史教学方法的探索空间很大,但许多看似平淡、毫不新颖的教学方法依然有着独特的魅力,历史比较法就是其中之一。新课标对学生的定位是:“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看出,历史比较法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对它的掌握有利于实现新课标提出的能力培养目标。波兰著名史学家托波尔斯基认为:“研究历史要寻找历史的规律性,不应用比较法难以独立地找出多少带有普遍性的历史规律性;在阐述历史时,要说明某一过程的进化,不把它与其他过程进行比较,也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可见,学习和探究历史离不开比较。因此,科学地运用比较法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全面地认识历史现象,深刻地揭示历史规律。如下以高中历史教材为例来予以阐释。历史教材经过科学的编排后,现实行板块式构造。同时板块之间分为必修和选修。必修三本教材涉及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科技三个宏观领域。选修教材共六本,选修教材的使用根据各地区和学校而自由选择,不做强制要求。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选修二:《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选修五:《探索历史的奥秘》;选修六:《世界文化遗产荟萃》。随着新课改的推行,历史教学具有更加开放的前景。不但是由于教材内容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更是由于教学方法上的创新,使历史教学更要前景的同时也将面临强大的挑战。三本必修教材加上六本选修教材,共有九本历史教材,这在数量上无疑增加了学生和教师在学习和教学上的压力。虽然六本选修教材不需要每个学生全部掌握,但只掌握部分选修教材的知识无疑会导致学生知识构建上的缺失和不完整。而全部掌握选修课的知识对学生来说,是巨大的精力和时间挑战。各个板块上的知识也是穿插中外历史而设计的,对于学生来说在记忆和理解上都有一定的难度,毕竟有太大的空间跳跃。而大部分教师缺乏比较历史的理论专业素养,在教学过程中会出现平淡的叙述教材内容的教学方法,而不做深层次的对他国历史与中国历史差异的解说,会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新一代中学生的思维意识包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展现出新型的特点。就其社会时代来说,科技的进步特别是互联网的发展,人们的信息储备量空前的宏大,特别是对于积累性知识而言,他们通过网络搜索就可以得到,所以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已经不再仅仅渴求知识的传递,他们渴望得到的是五花八门信息量的筛选和整理。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学习能力的渴求也将增加。紧跟时代发展,同步学生需求,中学历史学科教学模式急需推陈出新,迎接挑战,重新地位,积极进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