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调查健康青年男性不同眼别、睑缘位置毛囊蠕形螨检出情况,同时进一步分析毛囊蠕形螨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并评估毛囊蠕形螨检出数量与眼表症状之间的关系,从而了解健康人群眼部毛囊蠕形螨的患病特征,为建立眼部蠕形螨临床检查方法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对2020年09月分配到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第二门诊部进行体检复检的3423名男性、年龄18~24(平均20.38±1.72)岁的福建省入伍新兵进行问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调查健康青年男性不同眼别、睑缘位置毛囊蠕形螨检出情况,同时进一步分析毛囊蠕形螨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并评估毛囊蠕形螨检出数量与眼表症状之间的关系,从而了解健康人群眼部毛囊蠕形螨的患病特征,为建立眼部蠕形螨临床检查方法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对2020年09月分配到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第二门诊部进行体检复检的3423名男性、年龄18~24(平均20.38±1.72)岁的福建省入伍新兵进行问卷调查和眼部检查,问卷内容包括年龄、角膜屈光手术史、居住地、吸烟饮酒史、面部皮肤情况、眼表症状及OSDI评分等。按睑缘部位随机分成3组:内侧组、中央组、外侧组,根据组别不同,分别取左、右眼上睑睫毛2根,每人共计4根,在光学显微镜下查找毛囊蠕形螨并计数,查见任何虫期毛囊蠕形螨皆为阳性。采用方差分析或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组间年龄的差异;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比较组间蠕形螨检出度的差异;采用卡方检验比较组间基本因素及毛囊蠕形螨检出率的差异;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眼部毛囊蠕形螨感染的危险因素;采用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评价毛囊蠕形螨检出数量与眼表症状及OSD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1.3423受检者中451名毛囊蠕形螨检查阳性,总体检出率为13.18%(451/3423),共检出895只螨虫,总体检出度为0.50(0.25,0.75)只/每根睫毛。2.有角膜屈光手术史组毛囊蠕形螨检出率大于无手术史组(P<0.001)。有眼表不适症状组毛囊蠕形螨检出率大于无症状组(P=0.044)。不同长期居住地类型、有无吸烟及饮酒习惯、面部皮肤肤质、面部皮肤情况组间毛囊蠕形螨检出率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3.不同眼别蠕形螨检查阳性率:右眼7.92%(271/3423)、左眼7.27%(249/34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不同睑缘位置蠕形螨检查阳性率:中央组16.39%(162/1143)、内侧组14.17%(195/1190)、外侧组8.62%(94/109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内侧与中央组蠕形螨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侧与中央组分别与外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5.蠕形螨感染危险因素:经二项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角膜屈光手术史是发生毛囊蠕形螨感染的危险因素(OR:1.323,95%CI:1.078~1.624,P=0.007);内侧及中央睫毛相对外侧睫毛发生毛囊蠕形螨感染的风险增加(OR:1.794,95%CI:1.369~2.351,P<0.001;OR:2.082,95%CI:1.602~2.705,P<0.001)。6.OSDI评分与蠕形螨计数无明显相关性(P>0.05),但眼痒、干涩、异物感严重程度与蠕形螨计数成正相关(均P<0.05)。结论1.健康青年男性睫毛毛囊蠕形螨检出率13.18%,应该重视该人群眼部蠕形螨感染的筛查。2.左、右眼睫毛毛囊蠕形螨检查阳性率无明显差异。3.上睑内侧及中央睫毛毛囊蠕形螨阳性率均高于外侧,提示在眼部蠕形螨睫毛取样时应优选上睑内侧及中央睫毛以提高临床阳性率。4.角膜屈光手术史是眼部毛囊蠕形螨感染的危险因素,对该人群更应注意预防眼部蠕形螨感染。5.眼部蠕形螨感染症状无特异性,但眼痒、干涩、异物感严重程度与蠕形螨数量呈相关性,提示有上述症状者应注意排查眼部蠕形螨感染。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特发性黄斑裂孔(IMH)行内界膜剥除(ILMP)联合自体血清填塞治疗前后裂孔闭合情况、视功能以及黄斑区视网膜血流密度变化,初步探讨影响视力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临床研究。将临床检查明确诊断为IMH,并行玻璃体切除+ILMP联合自体清填塞治疗的28例28只眼纳入研究。将28例患者的患眼及对侧眼分为MH组(28只眼)和对照组(28只眼)。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
目的:本研究构建小鼠真菌性角膜炎(fungal keratitis,FK)模型中RNA N6-甲基腺苷(N6-methyladenosine,m6A)修饰图谱并进行初步分析,为阐明真菌性角膜炎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内容,旨在为其患者提供新的诊疗思路及切实可行的新的治疗靶点。方法:茄病镰刀菌(Fusarium solani,F.solani)感染BALB/C小鼠角膜,建立真菌性角膜炎模型,并以磷酸盐缓
目的:探讨T2DM(Type 2 diabetes mellitus,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GLP-1(Glucagon-like peptide 1,胰高血糖素样肽-1)水平与DR(Diabetic retinopathy,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纳入自2019年07月01日至2020年01月21日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416例T2DM
目的: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VEMP)是由某一特定频率的气导声音、骨导振动或电流刺激后,通过前庭神经至中枢神经传导通路,经表面电极在紧张的肌肉皮肤表面记录下的一种短潜伏期肌源性反应。VEMP这项检查起初被应用于评估耳石功能,后来研究发现其还可用于评估外周前庭神经反射乃至中枢前庭神经通路的功能。2型糖尿病(type 2 diab
第一部分漂白剂对人牙釉质即刻粘接强度的影响Meta分析及综述目的:系统性回顾漂白后对人牙釉质即刻粘接强度的影响,并结合现有研究证据进行Meta分析。材料和方法:文献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ISI-Web of Knowledge)及Cochrane library文献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9年12月。比较漂白后对人牙釉质即刻粘接强度的影响。由两名研究人员按关键词独
目的1.构建间歇性缺氧动物模型并验证。2.观察慢性间歇性缺氧对小鼠眼表的影响,探讨角膜上皮紧密连接蛋白的变化情况。3.初步观察慢性间歇性缺氧对小鼠泪腺的影响。方法1.构建间歇性缺氧动物模型并验证1.1构建间歇性缺氧动物模型自制缺氧箱,在箱内放置氧浓度检测仪,实时记录箱内氧气浓度。通过时间控制器及气体流量计设定氮气、氧气和空气吹入的时间及流量,使得缺氧箱内的氧气浓度呈现周期性变化。1.2验证缺氧动物
【目的】回顾性分析于我院23例行Ⅰ型甲状软骨成形-Montgomery假体植入声带内移术的单侧声带麻痹(Unilateral Vocal Fold Paralysis,UVFP)患者的术后疗效,探讨Montgomery假体植入声带内移术对UVFP患者的嗓音改善情况并分析该手术对改善吞咽功能障碍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21年1月在我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接受Ⅰ型甲状软骨成形-Mon
目的:探讨经静脉路钆造影3D-FLAIR MR内耳延迟成像技术对梅尼埃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我院耳鼻喉科确诊53例眩晕病人的内耳资料,将106只耳分为四组,即梅尼埃病确诊组、梅尼埃病疑似组、无症状组和眩晕相关其他内耳疾病组,均行纯音测听检查和静脉路内耳钆造影MR检查。于外周肘静脉注射钆布醇4h后行内耳3D-FLAIR MR扫描,观察并记录每组前庭膜迷路内淋巴积水
背景: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是耳鼻咽喉科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主要发生在鼻咽粘膜上皮组织,具有侵袭性高和转移性强等特点。NPC患者主要集中在我国南方省份以及东南亚地区,福建省是我国鼻咽癌高发区之一。NPC发病机制复杂,与患者的遗传易感基因、EB病毒感染和环境多种因素密切相关。有临床研究数据表明,NPC患者5年生存率仅为50%。故能否在患病早期做出及时准确
目的评估后囊膜环形撕除术(primary posterior continuous curvilinear capsulorhexis,PPCCC)在玻璃体切除术后白内障眼中应用的安全性和临床结果。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连续性纳入2017年3月至2020年12月于福建省立医院就诊的30例玻璃体切除术后合并白内障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后行后囊膜环形撕除联合人工晶状体囊袋内植入手术,其中14例合并玻璃体腔